Fri Apr 25 2025 02:12: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理大、浸大及科大已提交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

三間早前表示有興趣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本地大學,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撰文:羅玉萍

政府2024年表示計劃開辦第三間醫學院,有意的本地資助大學須最遲於今日(3月17日)呈交建議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浸大:計劃命名前沿綜合醫學院

浸大計劃的新醫學院將命名為「前沿綜合醫學院」,反映浸大致力通過融合創新技術和前沿研究,以及傳統醫學和中醫藥的智慧與西方醫學的先進思維,推動醫學進步,促進大眾對健康和治療的全面了解,在各種不同的醫學實踐之間架起橋樑,為患者提供整全的照護。

浸大校長及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召集人衞炳江教授指,建議書體現了浸大對卓越的承諾和團隊合作精神。建議書全面且具前瞻性,體現對於醫學教育和研究的願景,亦滿足工作組的要求及其訂定的方向。上月農曆新年的傳媒聚會時,浸大表示可以與其他大學聯合發展第三間醫學院。

浸大校長、新醫學院籌委會召集人衞炳江教授(右)聯同籌委會聯席主席霍文遜教授(左)及李心平教授(中)宣布浸大已提交成立新醫學院建議書。(浸大圖片)
 

科大:與現有兩大醫學院錯位發展

而科大的建議書150頁,第三間醫學院的課程設計整合旨在與現有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既符合國際標準,亦回應本地社會需求。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更將致力開拓具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對策,深信這所新醫學院將助力香港躍升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引領全球醫療變革。

科大表示自去年宣布有意籌辦第三所醫學院以來,一直積極拓展合作網絡,至今已與超過20所海內外領先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涵蓋香港、大灣區、北京、長三角、華中地區、英國及美國等地。這些合作夥伴將為新醫學院提供短期臨床課程、實習機會、師資交流和聯合研究計劃等,讓學生擁有多元臨床經驗,並推動跨境醫療創新。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與科大理學院院長王殷厚教授展示今天向政府提交的第三所醫學院建議書。(科大圖片)
 

理大:擁有雄厚的醫療教育根基

香港理工大學擬開辦四年制醫科學士學位課程,初期擬錄取本地和非本地學生合共50名,招收第二學位學生,往後將按需求逐步增加學額。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指:「理大擁有雄厚的醫療教育根基,以及培育醫療專業人才的豐富經驗和業績,這些卓越成就和優越條件需要多年時間累積,不可能速成」。理大培養了超過50,000名醫療專業人才,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治療師等,支撐着香港整個醫療體系。林大輝表示會與政府共渡時艱:「如有需要,我們承諾在醫學院搬進牛潭尾校區前,可以承擔所有財政開支。」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醫工結合、人工智能賦能醫學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理大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和超過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亦成立「人工智能+ 研究院」,研究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診療;並計劃投放資源強化現有醫療科技教研設備和設施,與現時提供臨床教學的醫院網絡加強合作。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中)及校長滕錦光教授(左二),聯同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右二)、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左一)和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傑出創科學人教授何明光教授(右一)分享理大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方面的最新發展。(理大圖片)
 

另一方面,已有醫學院的兩間大學均獲批在新學年增加醫科學額和新課程。2月底的立法會文件透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批准,現時開辦醫學院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率先於今年9月新學年,開辦四年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2025/26至2027/28學年的三年期規劃內,每年共提供50個醫科第二學位學額,兩大學各有25學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