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25 2025 07:10:0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格林兄弟的生平和格林童話的評論

提起《格林童話》,許多人都聽過《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狼和七隻小羊》等使人着迷的故事,可是對於搜集這些童話的格林兄弟的生平事蹟,卻所知不多。

作者按:下文為「格林童話與香港兒童文學」研討會的演講稿,原刊於本人著述的《兒童文學採英》(香港新雅,2000年)。今年適逢格林兄弟誕生240周年,特重新審閱修訂,作為小小的紀念獻禮。

格林兄弟雅各和威廉,是德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們搜集和編輯的《童話和家庭故事》(Kinder und Hausmarchen)已被翻譯成至少70國文字的版本,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經典,一般英語系國家稱之為《格林童話》(Grimm’s Fairy Tales)。

提起《格林童話》,許多人都聽過《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狼和七隻小羊》等使人着迷的故事,可是對於搜集這些童話的格林兄弟的生平事蹟,卻所知不多。

格林兄弟的早期生活

格林兄弟二人生於距離法蘭克福(Frankfurt)不遠的哈瑙(Hanau),隸屬當時獨立的黑森州(Hesse)。哥哥雅各(Jacob Ludwig Carl)在1785年1月4日出生,弟弟威廉(Wilhelm Carl)則在次年1786年2月24日出生,他們底下還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父親菲臘威廉(Philipp Wilhelm)是一位律師,在哈瑙當市書記,1791年舉家搬到史泰紐(Steinau),他在那裏任職司法官。雅各11歲時(1796年)父親去世,家庭經濟陷於困境,兄弟二人的教育經費全賴一位姨母资助。雅各23歲(1808年)喪母,此後肩負起一家的重擔。

格林兄弟二人年齡只相差一歲,手足感情極好。雅各屬於學者型,個子瘦小,臉龐尖削;威廉較為高大, 面孔線條也較為柔和。兩兄弟從孩提到學生時代一直共處一室,以後也住在同一間屋子裏,他們可謂形影不離,連衣着也相似。雖然威廉主要從事民間文學的工作,而雅各則致力於研究德文文法,他們總是一起工作和研究,把著作聯名出版。雅各生性比較沉默、憂鬱,聽說他曾經向一位遠房親戚求婚被拒,以後便一直獨身不娶。威廉雖然身體健康較差,性格卻十分活潑愉快,他在1825年和童年的鄰居桃樂妃亞·懷德(Dorothea Wild)結婚,並且育有三個孩子。

格林兄弟雅各和威廉,是德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
 

播下童話的種子

格林兄弟在卡塞爾(Kassel)念完中學,便進入馬堡大學(University of Marburg)研習法律,追隨父親走過的路,希望將來能進入政府機關任職。這個時期,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學科卻是德國歷史、語言學和民間文學,並促使他們把後來的終身職業改為搜集古代文獻、語言學史料、童話和各種民間傳說。

1805年他們的兩位朋友Achim von Arnim和Clemens Brentano出版了一本《德國民歌集》(Des Knaben Wunderhorn),同時呼籲民間故事的搜集,以免日久失傳。於是格林兄弟就在次年開始搜集這類流傳民間的故事。因此在馬堡大學的四年(1802-1806年)可謂童話的播種期。

童話的搜集和出版

雅各有一個短時期在卡塞爾的軍部(War Office)當秘書。1806年法國軍隊入侵德國,黑森(Hesse)從德國分裂出來,1807年拿破崙的弟弟Jerome Bonaparte成為新建立的維斯特法利亞王國(Kingdom of Westphalia )的國王,雅各被委任為他的私人圖書館長。

威廉的健康不好,心臟有病,因此不能擔任固定的職位,可是兄弟二人仍然合作搜集民間故事,他們原本把這些故事看作德國文學史料,將來寫成書出版。可是他們的朋友Von Arnim卻認為應該把搜集到的童話立即出版,於是1812年的聖誕節,《童話和家庭故事》的第一集面世。

1813年黑森(Hesse)從法國手中解放,雅各重回政府工作,他參加了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 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又被派往巴黎取回被法國拿走的珍貴書籍和繪畫。1814年威廉開始在卡塞爾的選帝侯圖書館(Elector’s Library)工作。兄弟二人一起在圖書館工作至1829年才離去。

《童話和家庭故事》的第二集於1814年出版。1819年又發行了第一及第二集的第二版,大量修改了第一版,並加插了他們一位弟弟Ludwig的圖畫。1822年又增加一冊,有註解、評論和新的資料。

格林童話的主要來源是兄弟二人的朋友和鄰居,住在隔壁的Dorothea Wild(威廉的未來太太)提供了Hansel and Gretel《糖果屋》)及其他的故事,她家的褓姆老瑪麗(Old Marie)講述了《小紅帽》、《睡美人》等今天仍受全世界的小朋友歡迎的童話。格林兄弟二人常到鄉村和織布房訪問,指導他們的朋友如何搜集故事。其中一位講故事者是一名老兵,他用故事交換舊褲子。還有一位值得注意的裁縫匠太太叫Katharina Viehmann,她在附近一條村落賣蛋,擅長講故事,隔鄰的朋友慫恿她把蛋帶去找格林兄弟。二人以上好咖啡款待她,從她的口中錄取了20個以前未曾搜集過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放鵝姑娘》(Goose Girl)。童話第二冊出版後不久她便去世。

格林兄弟相信搜集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比從古籍文獻中發掘的更重要,他們堅信這些口頭文學是整個民族的文學歷史的一部分,有好些是歐洲其他國家也流傳的類似故事,這些故事和德國文化中的偉大神話和英雄傳奇有着緊密的關係。在兩冊童話中他們總共搜集了210個故事, 除了源自歐洲其他國家,也有源於東方國家,遠至中東及印度的故事, 當中亦有世界性的笑話和軼聞。

搜集童話以外的工作

《童話和家庭故事》的出版使格林兄弟在國際享有盛名,可是他們仍然認為神仙故事的研究實在微不足道,治學嚴謹的學者不應窮一生精力去鑽研這種「小兒科」,因此他們轉而搜集本土的傳奇故事,完成了《德國傳奇故事》(Deutsche Sagen, 1816-1818年)。

雅各專心鑽研德國語言學,他的《德語文法》(Deutsche Grammatik)的第一冊在1819年出版,這是科學化研究德語歷史的開端。

從1829至1837年,兄弟二人在哥廷根大學(Gottingen University)任教。雅各受聘為文科教授,擔任古文法和文學史等課,兼任圖書館館長,威廉為副館長,後來亦兼任教授的職務。

可是1837年發生了「哥廷根七學者」事件,兄弟二人被迫停止教職。事緣哥廷根大學所在地漢諾威(Hanover,當時德國存在的許多小國之一)國王歐內斯特·奧古斯特(Earnest Augustus)下令解散國會,廢止了1833年制訂的憲法。格林兄弟二人和另外五位教授聯合反對,他們雖然得到學生的支持,可是仍然受到解僱和放逐出國的不平等待遇。

離開哥廷根大學以後,從1838年開始,格林兄弟致力編纂《德語大字典》(Deutsches Wörterbuch),以謀取經濟及政治的獨立。1840年普魯士國王(Frederick William IV)邀請他們到柏林,不久便當選為皇家科學院(Roy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在大學裏授課。

格林兄弟在普魯士京城柏林住了20年,過着備受尊崇、生活自由和經濟無憂的日子,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採用語言變遷史的法則編纂《德語大字典》,那是一項創新和艱巨的工作,雖然有不少學者參與其中,可是進展十分緩慢。當威廉於1859年12月16日逝世時,只編到字母D,四年後,雅各於1863年9月20日逝世,也只完成字母F。一直到100多年後的1961年才全部完成,總共有32冊。

《德語大字典》內頁(網絡圖片)
 

格林童話的評價和爭論

格林兄弟在語言學方面有重大的成就,他們留下了許多關於語言學的研究著作,被公認為德國語言學的奠基人。在民間文學方面,他們搜集並出版了篇幅巨大的《德國傳說》、《德國神話》等書。 但使他們享譽世界的是已被譯成70國文字的《童話和家庭故事》,也即是《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不但在世界文學佔一席重要地位,在兒童文學領域裏,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它除了是古典童話的寶藏外,還給後人指示了為兒童寫作的一個新方向,大大豐富了童話(fantasy)這種題材的兒童文學。在民間文學方面,《格林童話》是第一部用科學方法搜集得來的民間故事集,為搜集各地民間故事的後來者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

《格林童話》裏有些暴力和殘忍的描繪也許會使教師和父母憂慮,恐怕童話對兒童產生不良的影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Bruno Bettelheim卻認為童話故事是向兒童灌輸道德教育的最好媒介,可以幫助兒童適應兄弟姊妹間的競爭,緩和與父母的衝突。他說兒童需要一條很明顯的是非界線,而《格林童話》正好是非黑白分明,兒童很容易從故事中分辨是非與善惡。

Bettelheim在他所著的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一書裏,用心理學觀點解釋童話裏的象徵意義,說明為什麼現代的兒童也需要閱讀似已過時的傳統童話。他的書在1976年出版以後,消除了教育家和父母對童話的疑慮,於是童話才得以復興和流行起來。

另一位格林專家Heinz Rolleke教授認為,童話可以使我們從現實生活的許多不愉快中,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童話積極地解決世上各種難題,對於一成不變的固有處事方式,它亦能產生抗衡作用。童話的視野是世界性的,並且樂觀地給我們解釋這個世界的意義所在。

另外有些評論家批評格林童話中的道德教育並非德國的民間傳統遺產,而是經過威廉加以修改潤飾,以迎合中產階級趣味的結果。美國加州大學德國文學教授John M. Ellis在他的書One Fairy Tale Too Many裏指責格林做假,他認為經過「清理」的故事絕不能代表民間傳統。格林的辯護者則指出威廉小心註釋的修改,正是根據他漸漸熟習了當地口語句式和講故事的傳統而改良的結果。Rolleke教授認為格林兄弟從來沒有把故事的核心改變,口述傳統的精神在於每個說書人有他獨特的風格,因此變化是無可避免的。

在卡塞爾建有格林兄弟博物館,前任主管Ludwig Denecke說:「格林兄弟不單只是童話搜集家,他們同時也是科學家。從科學觀點來看,格林兄弟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口傳民間故事是唯一真正的世界文學。」

《格林童話》在兒童文學領域裏,具有深遠的影響。(網絡圖片)
 

格林兄弟誕生200周年紀念

1985年西德舉行了一個為期兩年的格林兄弟誕生200周年紀念慶典。格林字典、童話及有關格林的專書和論文都大量重印,而且銷售很快。各種展覽和學術研討會分別在格林住過的柏林、哈瑙、馬堡、卡塞爾和哥丁根舉行,德國聯邦郵政局還印行了紀念格林兄弟的郵票。

為了吸引遊客,德國旅遊局設計了一條370英哩長的「童話路」(Fairy Tale Road),貫穿格林兄弟居住過的城鎮和童話故事發生的地方,遊客可以探訪小紅帽的家,或者在睡美人睡了100年的古堡過夜。

在香港,一個名為「格林童話與香港兒童文學」研討會於4月13日假座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舉行,由香港兒童文藝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德國文化中心合辦。德國一位專門研究民間文學的學者Lutz Roehrich教授來港作兩個專題演講──「從格林兄弟到華特·迪士尼」及「民間故事研究:意義的探索」。

嚴吳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