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提到1959年伯恩斯坦率領紐約愛樂樂團歷史性蘇聯之旅,演出蕭斯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文章刊登後收到北京朋友查詢,想多了解巡演曲目。該團訪蘇的主打曲目,與當時北京國慶10周年的重點交響演出頗有不謀而合之妙。
首先澄清:紐約愛樂演《蕭五》,只在訪蘇18場音樂會中莫斯科的兩次演出而已。根據《伯恩斯坦與首都華盛頓》一書,當時紐約愛樂巡演曲目,貝多芬是演出最多作品的單一作曲家,佔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一,包括第七、第八交響曲。作者認為貝多芬作品具有國際認受性。
巧合的是,幾乎在同一個時候,北京正進行一次大規模歷史性排練和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相信不少音樂愛好者都知道,《貝九》的北京首演是合唱指揮大師嚴良堃從莫斯科畢業回國的代表作。但多少人知道,他回國首次指揮中央樂團演出的是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1959年7月在首都劇院演出的,雖不能說是中國首演(1941年復活節由上海工部局樂隊演過),但從指揮、獨唱、樂隊、合唱全華班擔綱演出,第四樂章《歡樂頌》更首次以中文唱出,「中國唱片」亦出版密紋黑膠唱片以資紀念。那絕對是炎黃子孫的首次。
《貝九》7月首演,三個月陸續為總數二萬五千聽眾演出後,10月國慶10周年作獻禮演出。一個月後更由到訪的德國德累斯頓愛樂樂團,連同中央樂團,組成160人樂隊,在剛剛落成「十大建設」之一的人民大會堂演出。首三個樂章後,德國指揮把指揮棒交給嚴良堃,演出《歡樂頌》,以誌中德建交10周年。那是一個鏗鏘的歷史時刻。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