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開幕,總理發表2025政府工作報告,穩中求進,GDP增長定下不低的5%,反而預期城鎮失業率將約為5.5%,比現在的5.1%還要高一點,反映經濟環境仍具挑戰。CPI目標試定在2%或以下,當然近年中國面對的問題是通縮而非通脹,1月CPI只有0.5%,PPI更仍是-2.3%。因此中央政府將實施較積極財政政策,包括提升財赤至GDP的4%左右,亦將發行一系列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但規模不算特別大,只是符合預期。政策重點仍是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但亦有提及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和支持民企的重要性,可喜可賀!
剛跟一名看中國發展思路和方向非常準確的頂級分析師吃飯,他認為過去5年,中國經濟轉型,雖然非常痛苦,打壓房地產和互聯網平台企業的手段亦有點「粗暴」,但大致上是成功的,亦已接近完成。現在中國已雄霸多種先進製造業,包括光伏、電池和造船,電動車(EV)亦已上來,逐漸連飛機、醫藥和新材料等,亦將追上甚至超越西方。中美各方面脫鈎,包括貿易、科技和投資等,從「特朗普1.0」開始,亦已持續多年,雖尚未完全分離,但也已到了接近「Trump proof」。我認為是否屬實,仍有待觀察。下半年如關稅真的加至60%,到時再看中國經濟情况,是否真的到了百毒不侵境界。

持續脫鈎 華對美已百毒不侵?
過去幾年,面對惡劣的經濟環境,「粗暴」打壓民營發展商和大型高科技互聯網公司,疫情3年近乎鎖國封關,導致房地產崩潰,中國失去大量創新科技和創業人才,摧毁巨量人民財富,打擊創業和投資者信心,年輕人失業率飈升,出生率暴跌等等嚴重問題,很多人利用所謂「唯物辯證法」的歪理,反而大力讚好,堅持為了「備戰」,必須採用「底線思維」,改革過程中,極度痛苦是必須的!况且所謂實體經濟當然遠比所謂虛擬經濟重要,因此形成一種「Down is Up」反智論述,股市樓市都是邪惡的,所以愈差反而代表實體經濟愈好。
馬斯克警告美須接受裁員痛楚
此理論當然是錯誤的,首先所謂實體和虛擬經濟,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更加必定是相輔相成。市場經濟並非完美,但它仍是分配有限資源的最有效率的制度。有形之手可起彌補市場不足的作用,包括反扶貧、防止過度貧富懸殊和反壟斷等,但不應扭曲經濟,導致過度投資、消費不足,重硬件製造業,而輕軟件服務業,和過度封鎖資本帳和互聯網等。最近半年,大家對中國經濟前景變得較樂觀的原因,正是因為政策作出大幅度調整和再平衡,變回較支持市場、民企和消費等。民企座談會,連馬雲都被邀請回來了!
世界輪流轉,真的想不到,美國竟開始用上「Down is Up」這個論述和劇本!近日馬斯克(Elon Musk)已警告為了大量減省支出,美其名杜絕浪費,故意亂花錢和詐騙,必須接受「no pain, no gain」,短暫因大量裁員而帶來的影響,包括失業率上升和消費疲弱等。

特朗普支持者死撐「股市跌是好事」
「特朗普2.0」,從他去年11月當選後至今,標普500指數跌了1.5%,跟「特朗普1.0」截然不同,2016年11月當選後,至翌年2年底,標普指數大升了16%。「特朗普1.0」4年內發出了156個tweets,自誇美股表現如何厲害。今次2.0,當選至今,只發過一次有關股市的tweet。3月4日國情咨文中,他對股市隻字不提,反而自誇債息下降,美國人受惠,但明顯原因是市場擔心,因各種關稅和裁員而帶來衰退,但同時通脹又高企不下,結果造成更糟糕的Stagflation(滯脹)。
最難看是特朗普支持者如Chamath Palihapitiya等死撐,竟開始嘗試推美國版的「Down is Up」謬論。他說特朗普的MAGA鐵粉,大多是中低層的窮人和年輕人,他們擁有極少股票和房屋等資產和財富,所以即使股市樓市下跌,對他們影響也不大。如樓價股價大跌,最好連房租也大跌,對這些人反而是好事,可以減輕生活負擔,上車買樓和買便宜股票!這當然只是妖言惑眾的謊話,美國人40%以上財富放在股票上,股市下跌怎可能對美國人民有好處?美國人的房屋擁有率更高達66%,樓價跌的傷害更大。其實情况跟中國是一樣的,如資產價格大跌,人民一定遭殃受害。近日內地網民也留意到美國最新的「Down is Up」論,他們都表示驚訝,甚至嘲笑和慶賀美國人的愚昧!
資產價格大跌 人民一定遭殃受害
本周末出發去華盛頓開CEO峰會,希望見到新政府的一些官員,聽聽他們的觀點。估計在場CEO,即使是特朗普支持者,也會有很多關於經濟、移民和外交政策問題。相信不少人亦對DeepSeek Moment後的中國前景非常好奇,誰將贏得AI龍爭虎鬥,中國是否再次值得投資,和中美關係,何去何從?下周再向大家報道。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