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27: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中大王家徹:取錄尖子愈多 社會責任愈大

──2025大學收生系列

過去三年、以聯招(JUPAS)申請最佳五科成績計算,平均每年首100名優異生有56%入讀中大。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表示:「取錄尖子愈多,中大肩上的社會責任愈大。因為一年級的尖子,畢業時若果還僅僅是停留在『尖子』層次、沒有巨大蛻變和躍進就弊了!」

2024年,香港誕生了11位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中大取錄了其中六位,包括一位經SNDAS 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的學生。由2022至2024年這三年間,香港一共誕生了26位DSE狀元,其中14位即超過一半選擇進入中大。王家徹表示:「狀元/尖子愈多,大學當然愈開心,但是開心過後,最緊要是我們能讓他們在數年學習期之後,變得更加強大。」

歷來入讀中大的狀元多選擇醫科,尤其是俗稱「神科」的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lobal Physician-Leadership Stream, GPS),另外,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以及環球商業學、數學精研、物理精研、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數學及數學教育等也是尖子最愛。

2022至24年這三年間,香港一共誕生了26位DSE狀元,其中超過一半進入了中大。(Shutterstock)
 

學生背景多元化 有利啟發思維

DSE是中大及中大醫學院的主要生源,聯招(JUPAS)與非聯招學生的比例約為8:2,但王家徹指大學對此並無硬性規定,但會「期望通過錄取多元文化背景及學歷的同學,幫助大家學習並欣賞不同文化及觀點,以擴濶視野。」

他透露中大經由非聯招取錄的同學,也有不少是成績最優異的狀元 / 尖子級別的,以2024為例:

  • 在IB(國際文憑課程)中取得45分佳績(註:世界平均分為30.3分,中大取錄的IB生平均考獲41分

  • 在GCE-AL(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或IAL試中取得6A*佳績(註:平均分為1A*3A

  • 在SAT(美國高考)中取得1,530/1,600分佳績

  • 在OSSD(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試中取得95.8/100分佳績

中大的多元化體現在同學的多元文化背景、學歷、教育體系、家境、興趣多方面,除了DSE生,也有來自各種國際試的考生;本地生外,也有來自包括一帶一路的24個國家及地區,讓學生提前體驗國際化環境,透過日常生活及學習方法的碰撞,陶育出國際視野。

中大荷花池午間的流動風景
 

造假產業鏈已成形 大學打假非常努力

王家徹強調:「能進入中大的學生,都是憑藉真材實料,自己考進來的,或者經由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等光明正大進來的。」

問到近年香港的大學揭發不少偽造學歷的新聞,王家徹說中大坦蕩蕩,沒有遮掩,你敢問,我就敢答。入學及學生資助處作為考生接觸的第一個前線團隊,王家徹不諱言:「中介公司已經形成強大的造假產業鏈,曾聽說若學生購買200萬套餐的話,中介就承諾一條龍服務保送他入大學。現在造假的已不光是學歷和成績表,甚至連派人代考、代面試的也有。」

他打個比喻,內地每年高考生超過1,300萬人,假設當中有一成人造假,造假每人收取50萬,產值也高達6,500萬元人民幣。不說遠的,就連淘寶上也有數不盡的假證書。

所以,考生在申請入學早期通過網上遞交文件,有可能魚目混珠,但是DSE放榜後,大學必定會要求申請人出示相關證書正本。所以每年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都可以看到學生大排長龍,拿着正本來辦入學手續。王家徹表示:「逐張成績單及證書去查證,當然得耗費人力物力,但也是最可靠的鑑證方法。」A-Level考生因為放榜時間比DSE考生稍遲,所以統一收生時,大學會根據預估分數來決定是否給A-Level考生一個conditional offer(有條件取錄),其後待A-Level放榜再補回正本以確認入學資格。

王家徹表示連淘寶上也有數不盡的假證書。
 

要對得起納稅人一分一毫

王家徹表示同事們也很厲害,對全球不少考試成績單及不同學校的官方證書和文件簽發都很熟悉,「試過有同事在一張像真度很高的海外中學畢業證書上,發現了一個隱藏的bug (瑕疵)。那張證書無論在紙張質地、樣式、熨金都跟到十足十,可是同事查到證書上負責簽署的校長Mr. Smith(化名)卻已經在該學生畢業前兩年退休,從而揭露出假學歷的真相。」

王家徹說造假者利字當頭,肯定挖空心思,但他不得不讚賞打假的同事細緻認真,讓大學的化被動為主動:「高度嚴謹查證是必須的,否則對那些辛辛苦苦考進來的同學就很不公道。」

處長經常強調:「本港接受資助的大學,我形容為『公立大學』,因為我們都是拿公帑做事,我常常跟入學及學生資助處的同事說,我們做事,一定要對得住納稅人。」

中大收生系列 2-2

延伸閱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