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09:06:1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人生五養 重古養慧

人之初,性本善,要將子女以善良一面呼喊出來,劣根性盡量除去,一定要有耐性。「三歲定八十」就是說好壞在此一舉,養5歲以下小孩真極辛苦的事,付諸他人,自食其果。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承傳靠的是家風,執行的是家法。「棒下出孝子」今日是匪夷所思,但要不生紈絝子弟,也非家法不可。這也是幾千年傳承,但西風東漸,也就全部廢了。毋疑教育是政府的事,但修心養性靠不了老師,一班上幾十人,如何分別教育?

美國的公共教育失敗,因為老師為了搵食,父母離婚率高達51%,都不是親生,自然不管了。送子女去美國自小學念起,是說害了子女一生,且看中華文化怎麼說:

一、幼年養性(0至5歲):人之初,性本善,要將子女以善良一面呼喊出來,劣根性盡量除去,一定要有耐性。「三歲定八十」就是說好壞在此一舉,養5歲以下小孩真極辛苦的事,付諸他人,自食其果。

二、童年養正(6至12歲):此時是養正氣之時,不要讓子女誤交損友,多讀文天祥的正氣歌。彼氣有七,吾氣有一,浩然正氣是為人之本。

三、少年養志(13至24歲):正是中大學時期,志氣必須養成,多少偉人在此立志,如周恩來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當一個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在AI時代也要有志向,不能被AI取代。

四、中年養法(25至60歲):中年是一生人誘惑最大的時代,單是守住下半身已是巨大任務,何況金錢。

五、老年養生(60歲以上):人到老年,要將沉澱的智慧,金針度人。是為行善,益及年輕人,才是正道。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