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23:36:1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保持謙遜好奇──訪DSE超級狀元廖俊翔

「成就不能定義一個人,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謙遜、堅守初心。」
圖片:作者提供

2024年香港DSE超級狀元廖俊翔(Ander)以卓越的成績脫穎而出,卻不認為自己已站上巔峰。他將這次考試視為學習旅程中的一站,成功固然值得欣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未來的道路上持續成長。他深信學習不應僅僅追求成績,而是鍛鍊思維、培養終身受用的能力。

短期目標拆解長遠挑戰

DSE是一場耐力戰,許多學生在龐大壓力下迷失方向,甚至喪失學習的動力。對此,廖俊翔選擇以短期目標拆解長遠挑戰,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實。

「最終目標當然是5**,但不需要一步登天。先穩4,再拚5,最後鎖定5**,穩定發揮才能笑到最後。」這種穩扎穩打的策略,讓他保持節奏,不因一次成績波動而氣餒。他會為每次測驗設立具體目標,確保自己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能看見進步。

此外,他習慣在周末回顧一周的學習進度,評估哪些學習方法有效,哪些需要調整。他認為「學習不只是埋頭苦讀,而是要懂得如何精準提升自己。」這種高度自律與反思的態度,使他能夠不斷改進學習方式。

Ander在校內音樂演出中演奏鋼琴。

跨學科靈活運用知識

DSE涉及多個科目,但對廖俊翔而言,學習不應該是割裂的,而應該是相互串聯、融會貫通的。

「學習不該是單向的記憶,而應該是知識的整合與應用。」舉例來說,在學習生物的呼吸作用時,他會利用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來補充理解;在寫英文作文時,他則會運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時事議題來構建論點。

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方式,使他能夠用更深入的角度理解知識,而非單純記憶課本內容。「許多知識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能夠連結不同科目,就能提升學習的深度與靈活度。」

此外,他也會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例如用物理知識分析運動中的力學原理,或透過觀察周遭環境來理解生物科概念。「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不僅更有趣,也更容易記住。」

Ander(右) 與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交流。

交叉驗證 確保資訊準確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有效資訊,成為學生必備的能力。廖俊翔強調,「交叉驗證」是確保資訊準確性的關鍵。

「每當遇到一則新聞或學術資料時,我不會只看單一來源,而是會比較不同來源的細節,分析它們是否一致。」這種習慣幫助他培養了獨立與批判思考的能力,避免盲目相信單一資訊,亦讓他能在學習與日常生活中保持理性分析的態度。

他認為這種批判思維在未來的職業發展同樣重要:「我們不能盲目相信單一資訊,而應該保持思考,避免落入片面立場或迴音室效應。」

Ander出席學校畢業典禮。

真正的學習才剛開始

「DSE只是進入專業領域的門票,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即將進入醫學院的他,計劃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並學習外語,如法語與德語,以拓展國際視野。他深信,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比拼,更是思維模式與適應能力的較量。

「真正的成功,在於持續的學習與成長。無論是學術研究、職業發展,還是個人興趣的追求,保持開放的心態與持久的好奇心,才能走得更遠。」

Ander(左)與母親在放榜當天拍照留念。

廖俊翔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真正的關鍵在於學習的態度。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保持謙遜、堅守初心,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持續前行,迎接更大的挑戰。

鍾柏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