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已滿1個月,無可否認他非常勤力,上任之後簽署了過百份總統行政命令。然而,似乎除了美國人之外,世界各地都很難接受特朗普所推出的瘋狂命令。
許多國家領袖更站出來公開批評以「美國優先」為名,損人利己的美國霸凌行為。但特朗普對所有批評都充耳不聞,夥拍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及政府效率部(DOGE)主管馬斯克(Elon Musk),大力將自己的政治理念逐步落實。

特滿月表現 美國內外看法不一
這「三劍俠」被網民喻為絕配,1個月之內大肆顛覆國際政治秩序,令各地政府陣腳大亂,國際市場無不人心惶惶。
特朗普的瘋狂政策與傳統政治手段大相逕庭,國際社會難以接受,全球各地包括大部分美國盟友,例如不少歐盟國家皆怨聲載道。但仔細分析,特朗普外交手腕背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以「美國優先」為主導。
在美洲,美國初時威脅哥倫比亞要增加25%美國進口關稅,但當哥倫比亞墮入特朗普的圈套,答應接受美國所遣返的非法移民之後,特朗普便「收回成命」;又例如美國揚言要接管巴拿馬運河,但最終巴拿馬政府承諾中斷運河與香港公司的管理合約,並免費讓美國船隻通過,就此特朗普才放巴拿馬一馬。
在歐洲,特朗普亦口出狂言,要購買丹麥屬土格陵蘭,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背後主要目的是要取得當地稀土的開採權。
在國際方面,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及世界衞生組織,以及拒簽巴黎AI行動峰會聲明,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避免美國工業被不同的國際規則約束,不利「美國優先」,窒礙國家經濟發展。
在地緣政治方面,特朗普競選時曾經誇下海口,揚言當選之後便會促使以巴衝突、俄烏戰爭等與美國無直接關係、但狂燒美國政府(非商界)金錢的「虧本生意」盡快停止。特朗普上任後便二話不說馬上「還債」,兌現他的選舉承諾。筆者認為這一點的確是很難得,俗語有云「過咗海就係神仙」,現實中很多政客都未能做到,所以值得讚賞。
在過去1個月以來,特朗普積極地游說以巴、俄烏各方停戰,勸和促談。雖然在特朗普上任前,以巴在加沙停火問題上已達到基本共識,但協議細則卻未定妥,特朗普上任後加快停火協議步伐,並已開始分階段落實。

逼迫巴人離加沙 似屬「靠嚇」
當然,特朗普是絕對不會白幹的,他計劃並已得到以色列同意,接管加沙。他會先「清場」,要巴勒斯坦人移離家園,然後把加沙重建打造成為中東海邊度假勝地,讓「美國優先」大發其旅遊財。但驅逐巴人離鄉別井,奪人家園,鵲巢鳩佔,難怪阿拉伯國家強烈反對。不過筆者認為特朗普只是「靠嚇」而已,目的是迫使巴勒斯坦人接受美國落戶加沙,利用巴人勞力,大興土木,開發中東旅遊業賺錢。
另一戰場情況更加複雜,美俄在沙特阿拉伯商討結束俄烏戰爭,卻把關鍵持份者烏克蘭和歐洲排除於談判桌外。再者,特朗普一方面要求歐洲國家透過向美國購買增強軍力,保護自己及烏克蘭;另一方面提議烏克蘭「交保護費」,並以其稀土開採權作交換。由此可見,這也是特朗普策劃的「美國優先」計劃。
另外,特朗普老謀深算,亦不忘利用俄烏停火來佔俄羅斯便宜。在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基本上與歐美交惡,孤立無援,國家經濟急劇下滑。所以,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於過去兩年多一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觸,承諾在軍事、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上互相支持,互補不足。中俄關係在現階段非常密切,雙方可說是能各取所需,俄羅斯因為俄烏戰爭遭到歐美制裁,因此很需要依賴中國。而中國也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從俄羅斯方面獲得低成本的原材料,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有國際政治學家曾指出中、美、俄3個國家不容出現二對一的局面,任何兩國聯手都會對第三國不利。而特朗普亦深有同感,認為目前中俄關係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所以,他一踏入白宮便拉攏俄羅斯,嘗試拆散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並趁機游說俄羅斯停火,實踐其盡快結束俄烏戰爭的選舉承諾。

基輔遭美出賣 俄烏戰爭大輸家
而且美俄復交亦可為美國「造大個餅」,「美國優先」開拓龐大的東歐市場。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可重返國際舞台,使國家經濟盡快復甦。最終俄羅斯會如何選擇,親中還是靠美呢?這外交問題的確非常之敏感,要考考普京的政治智慧。但無論結果如何,烏克蘭被美國出賣了,是俄烏戰爭的大輸家。
最後,有民調顯示特朗普總統的「滿月」支持率高達53%,反對率37%,中立10%,總體而言成績很為其大多數市民接受,與美國境外的局外人觀感迥異。
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