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因為健全的生態系統提供資源、調節氣候、防洪、授粉等服務。企業依賴自然資源創造經濟價值,估計全球過半的國內生產值屬中度或高度依賴自然,亦因如此,物種和生境消失將會為企業帶來風險。
在國際層面上,聯合國《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於2022年獲得通過,提出比《愛知目標》更進取的目標,更嚴格的時間表和多方持份者參與的重要。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表現積極,香港也應跟隨中央政府的步伐,制定相應政策。香港首個《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已於2021年結束,政府正準備新計劃,涵蓋23項全球目標,與國家承諾和全球框架一致,目標是在2050年前阻止和逆轉自然損失。
隨着生物多樣性成為優先討論的議題,企業逐漸意識到氣候變化與喪失生物多樣性的關聯,以及其帶來的風險,並視之為商業契機。為此,商界環保協會於2024年組織了多場會議,聯同企業、專家、環保組織等持份者,探討並總結促使企業將環境考量融入商業決策的關鍵因素,並向政府提出建議。
企業的關鍵訴求與建議
- 生物多樣性披露
披露已成為企業的優先事項。企業希望政府認可《自然相關財務披露》(TNFD)作為標準披露框架的披露建議。許多香港公司已試行該框架,以理解並披露其業務與自然的關聯。政府可逐步支持上市公司應用TNFD,推動企業報告重大自然相關風險,並促進基於自然的融資發展。 - 政策信號與融資支持
企業希望政府發出更強、更清晰的政策訊號,推動更大行動,尤其是可以向投資者和銀行提供財務理由,將更多資源分配給生物多樣性融資。香港的綠色債券框架已認可生物多樣性,政策制定者可進一步推動市場募集資金,企業也期待更多創新融資方法,如公私合營和混合融資,以支持自然保育和提升氣候韌性。 - 生物多樣性融入發展規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政府於北部都會區等主要發展計劃,有條件將生物多樣性考量融入發展中,並試驗融資機制。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規劃政策的案例,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屢見不鮮,如英國早前在《城鎮規劃法》中新增了「生物多樣性淨增長」,要求項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樣性要較開發前實現10%的增長。 - 量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企業對量化生態系統服務感興趣,對生態系統服務估值,可加強企業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並為保育工作提供經濟依據。香港可借鏡聯合國的生態統計體系等國際模型,量化和核算生態系統服務,中國亦早已在國家層面試行這一模型。
推動長期合作與政策指導
生物多樣性的複雜性要求強大的政策指導和長期合作。商界環保協會認為成立生物多樣性相關聯盟可促進社會各持份者團結,消除障礙,推動政府、私營部門及其他團體合作解決關鍵問題。聯盟可優先推動以下行動:為本地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資金;建立和共享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探索新的融資機制,支持自然保育等。
我們期望香港成為一個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存的城市。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參與和社會合作,香港可在全球生物保育中發揮領導作用,同時創造商業價值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