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25 2025 07:09: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如何打造長期健康牛市

習近平主席參與民企座談會,市場高度關注。作者認為長期關注微觀經濟和個別企業發展更重要。健康的慢牛市場需要可持續的正數股本風險溢價,並呼籲政策穩定,提升企業盈利和效率,以及允許民企更廣泛參與,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健康慢牛。

習主席出席6年來首次民營企業座談會,被認為意義非常重大,每個細節都備受關注,包括誰出席了,誰沒有,誰發言了,誰沒有,連誰坐在哪個位置都有大幅報道!大家對今次座談會的關注度,不亞於上月特朗普就職典禮的情况,當時所有人同樣關注哪些巨富和CEO出席了,以及他們坐在哪裏。這些星光熠熠的盛會非常吸睛,亦有象徵意義,但我更希望多放點注意力在微觀經濟、個別企業的發展和成績上。

座談會帶來一輪興奮,但一如慣例,「buy on rumors, sell on news」,恒指隨即見頂回落,進行一次「健康」回調整固。從去年9月起,政策明顯改變,走向我一向呼籲的經濟再平衡發展、鼓勵消費和較積極處理債務問題,更表示支持市場,包括穩定樓市,和希望打造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健康慢牛」!

(Shutterstock)
11月美國大選後,終宣布6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Shutterstock)
 

去年9月炮製慢牛變瘋牛

當時市場反應也非常熱烈,3個星期內恒指飈升超過30% ,但國家試圖控制市場,故意「潑冷水」,拖延政策出台,導致10月黃金周假期後,市場馬上暴跌(MSCI China跌21%,恒指跌18%),反而諷刺地完成了歷史上最短一次瘋牛!之後1個月,不同部委不斷高調舉行記招,令到市場再次產生對政策落實的期待,但不幸一次又一次失望,反而給人一種「狼來了」感覺。11月美國大選後,終宣布6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但已無任何「surprise element」(驚喜元素),市場當時的預期已升至12萬億元人民幣,反而覺得遠遠不夠,大家仍然在期待3月再有財政刺激政策出台。

民企主導市場  經濟最有效率

我是一個相信科學和事實的人,如認真客觀研究全球多國過去200年的經濟發展歷史,不論東西方,北方還是南方,不論膚色、種族和宗教,甚至不論政治體制,無可否認的事實包括法治非常重要,政府也有非常重要的監管和幫助弱勢社群角色,但民企主導的市場經濟仍是最有效率,為社會帶來最佳效果和為人民製造最多財富的最佳方法。中國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成功,就是最佳例子和最有力佐證,由重新容許個體户開始,逐漸發展中國特色市場經濟,民企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帶領科技和商業創新,且製造了絕大部分新就業機會。急速發展當然也帶來大量問題,包括環境污染、貪腐和貧富不均等等,需要正視和解決,但不可走回頭路,跌進「修昔底德陷阱」,錯誤以為「國進民退」,以工業政策主導經濟發展,再次妖魔化什麼「虛擬經濟」、「大地主」發展商,所謂平台經濟,且沉迷供給側,繼續長期過度投資,過度崇拜製造業和硬件,反而輕市場、忽視消費和需求側改革,更錯誤認為互聯網和軟件不再是高科技!

(Shutterstock)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DeepSeek今次顛覆了整個AI發展思維和方向。(Shutterstock)
 

DeepSeek無心插柳成顛覆者

1月20日中國出現了DeepSeek Moment,震撼了全世界!原來超大算力、超昂貴、超耗能的巨型LLM未必一定是最好,DeepSeek算力偏低但學習和推理效率超高,明顯性價比遠勝那些巨無霸Frontier Models。如果有人願意花錢,繼續想追求AGI,大家無任歡迎,但明顯Frontier Models 已成為public goods(公共用品),甚至快速成為不太值錢的commodities(大宗商品)。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今次顛覆了整個AI發展思維和方向的革命者,並非一家國企,並無接受過國家扶持,反而源自一家屬於虛擬經濟的量化對沖基金民企!正因如此,市場對今次升市,反而較有信心將可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Shutterstock)
美國市場當然就是表表者,過去近100年,美股長期ERP高達每年5%。(Shutterstock)
 

正數股本風險溢價最重要

既然市場的重要性已再次獲得肯定,那麼下一個最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打造一個真正的長期健康慢牛?先從定義開始,牛市只是一個技術指標,定義就是升市最少20%,但其間又不可出現超過20 %的調整。但怎樣才算健康?直覺上,升得太急,跌得太快,波幅太大,就不是健康,但真的這麼簡單?非也,真正的長期健康股市,穿越多次牛熊,最重要和最突出的要素是一個可持續的高而正數的ERP(Equity Risk Premium,股本風險溢價),才會符合投資的最基本道理:高風險、高回報。短期當然有波幅,個別高風險投資,亦可血本無歸,但整體以長期大數據、統籌角度來分析,正數ERP 是健康市場的必須要素。美國市場當然就是表表者,過去近100年,美股長期ERP高達每年5%(5年4.5% 、10 年5.0% 、25 年5.5% )。 再加上所謂 riskless return(無風險回報),若以美國長債為代表,平均每年回報亦約有5%,平均每年總回報即高達約10%!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Shutterstock)
上市是有門檻的,企業規模和質素都必須比一般小公司好,被挑選入指數的門檻當然更高。(Shutterstock)
 

美股擁汰弱留強機制

中國股市又如何?港股過去5年ERP ,是恐怖的-7.7%,10年仍是令人汗顏的-1.7%,25年輕微好一點,有1.1%。A 股稍為好一點,5年ERP為1.7%,10年不錯,竟有3.7%,可惜更長期的25年,則只有1.0%。為何美國長期股市回報可以如此高?其實是頗為正常和可以理解的。首先上市是有門檻的,企業規模和質素都必須比一般小公司好,被挑選入指數的門檻當然更高。然後還有「survival bias」(存活者偏側),即做得不好的企業會被收購、倒閉或被踢出指數,繼而換入新血。這些因素加起來,美股指數表現優於名義GDP增長是合理的(盈利也是名義)。還有一點,美國是過去近百年全球霸主,大部分美國大企業都擁有全球業務,所以它們的盈利增長亦理應優於較高的全球名義GDP增長。反過來應該問的是為何中國股市 ERP 如此低,長期回報如此差?尤其中國過去25年,GDP翻了超過20倍,這個落差實在太誇張地大!

不可只靠市盈率膨脹  盈利需跟升

如何改善未來走勢?先講微觀,從企業方着手,它們的首要任務當然是不斷長期、努力一年復一年地去提升盈利,健康的牛市不可只靠市盈率膨脹,盈利也必須跟隨上升。現今港股市盈率確有點低,部分因被美國打壓,可獲被重估而上升一點,但這並非長期表現奇差的重要原因。除盈利增長外,效率也非常重要,微觀指標是ROE(Return on Equity,股本回報),宏觀指標是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全要素生產力)。提升ROE有多種開源節流方法,改善市場推廣,提升員工生產力,亦可減省人手和脫離虧本的非本業等,如槓桿比例太低,借貸成本不太高,稍為增加槓桿亦是提升ROE的一個方法。

(Wikimedia Commons)
政策方向必須長期穩定,營造長期投資者信心,改變股市只是賭場的印象,逐步形成一種投資文化。(Wikimedia Commons)
 

民企參與有助提升TFP

TFP 亦有多種方法提升。中國當然最相信科技,以為只需科技突破即可。但事實沒這麼簡單, TFP 也包含整體經濟效率,如過度犧牲其他行業,只集中培植某些企業,亦可得不償失,全國TFP 可不升反降。事實上,過去10 多年,中國TFP 由每年約3% ,逐步下跌至現在只約1%。不幸中國企業ROE,亦由約16%跌至現在約10.5%。國家也非常重要,亦須努力。政策方向必須長期穩定,營造長期投資者信心,改變股市只是賭場的印象,逐步形成一種投資文化。除此,政府亦可開放更多行業如能源、運輸和媒體,容許民營企業参與,最好是出售控制股權,中國TFP必能上升。

中國非常偉大,有智慧,亦有巨大執行能力。只要有明確目標,定下決心,我深信今次升市,將真正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長期健康慢牛!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譚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