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展開第二個美國總統任期剛好一個月,其驚世駭俗的動作和言論多多。華盛頓時間19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上向傳媒表示,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以及兩國有可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談到可能訪美的領導人時,特朗普說:「最終,我們會邀請習主席,我們會讓所有都來訪(美)」,唯沒有說明訪問的時間表。習近平上一次訪美是在2023年11月,為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第五次訪美,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峰會,達成了恢復兩軍交流和遏制芬太尼生產的協議。
特朗普在上周表示,上任後曾跟習近平交談,但沒有談及對話內容。中國外交部只着記者查閱他們在特朗普上任前的通話內容,並沒有直接評論其說法。特朗普就職前與習近平的通話,討論了TikTok、貿易和台灣等問題。

美國為利益與中國局部合作 成管理國際關係新範式
由去年當選時各式豪言壯語,至祭出關稅、制裁、揚言收購格陵蘭、掠取巴拿馬運河利益、「招順」加拿大為美國第51個州、要求收取烏克蘭的稀有礦產抵償援助烏戰、搬遷加沙巴勒斯坦人、要求歐盟加軍費、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嚇窒歐洲言論……儼然向世界投下多個炸彈,風雨不斷。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謝祖墀博士分析指,特朗普希望向全球擺出強者態度,實際行動用關稅壓制他國。現時國際關係微妙,特別是特朗普想改變世界:「想變得對自己最有利,將利益最大化。美國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由拜登和民主黨的重視意識形態,變為做買賣(deal),這是新的觀點,改變了以往的國際關係範式。以往全球化等同得益,現在重新定義為逆全球化才有利美國。」
謝祖墀指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算溫和:「短期內美國以關稅和制裁管理與他國的關係。但從利益角度考慮,會慢慢突顯出來的是,美國在其他層面,要跟中國合作,才能達致利益最大化。」
「上任以來,特朗普向中國發出的訊息一直是正面的,雖然表面會搞一些動作,以示強勢。」

中國八年抗衡累積經驗 控制成本全球超強
謝祖墀擁有數十年跨國和中國商務及管理顧問經驗,現為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他認為,中國由特朗普1.0年代開始,經歷拜登當政的時期,累積了八年處理關稅和各式制裁的經驗,現時中國政府有信心應對:「我理解北京不是騰鷄狀況,可形容為穩得住,亦認清美國的情況,找到自己的路向,你搞動作,我做自己該做的工作,進度不會落下,幾天前的民企座談會和高科技AI發展,展示好成果。」
謝祖墀特別提到中國的成本控制能力世上無雙:「可以說是與生俱來,中國的企業韌性強勁,永遠能搵到成本空間出來,關稅加20%,相信可以憑企業的韌力解決,一如以往搬遷生產線和轉口規避等。」
王毅:中美有廣泛共同利益 合作空間廣闊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當地時間18日在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高級別會議期間,與美國各界人士座談。王毅呼籲,中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全球兩大經濟體,應當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為根本遵循,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探討辦成更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和好事。中美之間有着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雙方應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加強溝通、建立互信,排除干擾、克服障礙,推動中美關係好起來、穩下來。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致函祝賀華爾街億萬富翁、對華鷹派人士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獲通過為美國商務部部長,同時亦對美國關稅政策表達強烈不滿,稱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破壞合作。特朗普2月初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王文濤表示:「中方希望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各自的關切;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對話、管控分歧、促進合作,希望爲兩國商界合作營造公平、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俄美走近 不影響中俄關係
特朗普亦在19日說,可以與俄羅斯就烏克蘭戰爭達成協議,認為俄羅斯人希望看到戰爭結束:「我們可以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停止殺戮。」本周特朗普說,會在沙特跟俄羅斯總統普京見面。
幾年的俄烏戰爭把俄羅斯推向中國一方,現在就算美俄關係走近,俄烏戰爭快將結束,謝祖墀認為俄方仍需要中國,會同時維持與中國關係:「中國本身實力強大,也貼鄰俄羅斯,俄方無理由,不可以,也承擔不起跟中國鬧翻。普京和習近平之間的個人關係也建立了信任感,很大機會變成仍可以多合作,中美俄三⻆並立的形勢。」
至於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的一番言論震懾歐洲多國,謝祖墀認為歐洲國家在電子化和人工智能方面落後於美國和中國,但中國不會採取跟美國一樣覺得歐洲盟友無用的政策:「中國重視歐洲的生產和精密製造業,特別是瑞士、德國、奧地利。中國企業要出海,要國際化,除了東南亞,歐洲是重要的地區。」
謝指中國的基調是跟不同的經濟體多合作:「不管歐、美、日、澳,不妨有好朋友,我又做我自己,有好項目又可以一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