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2:50: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浸大歡迎聯校辦第三間醫學院  衛炳江:減經費不等於減人手

本月是各大院校春茗月,香港浸會大學別出心裁選了2月14日情人節舉辦傳媒新春午宴,校長衞炳江教授介紹浸大在教學研最新情況,又指第三間醫學院不一定要由一校承辦,以創新形式聯校共辦也有可為。

浸大校長衛炳江教授率領的副校長、院長及教授等數十人代表團陣容龐大,堪稱高等教育界春茗活動之冠,誠意滿滿。還包括專程由珠海前來出席活動的浸大珠海校園,即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陳致教授、常務副校長周蔭強教授。

衞炳江教授致辭時表示世界面對急劇變化,除了AI人工智能,還有量子計算及多元科技的出現,地緣政治變化如美國換新總統、世界人口結構轉變也是個問題,特別是知識型勞動人口儲備很影響國家發展:「香港老齡化由來已久,內地出生人數也下跌多年,2024年內地的畢業大專及大學生有1,170萬人,但回溯十多廿年前畢業生總數約2,000萬人。」

積極推跨學科課程  應對世界急劇變化

衛炳江指近年浸大積極推出跨學科課程,加上新落成的賽馬會創意校園為學、教、研、住一體化設施,致力培育具廣闊視野、能駕馭未來、掌握科技發展的跨學科人才,並推動知識轉移。這反映校長的信念:「面對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自己的未來。」

衛校長說以後學藝術之人一樣要善於駕馭科技,跨科發展,數十年前將文科、理科一刀切的二元分法是不正確的。跨學科除了理工科學之前的交叉「橫跨」,還包括科學與人文藝術之間的「縱跨」。

跨學科教育為近年高等教育全球趨勢,頂級學府由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東京大學等也相繼推出不同形式的跨學科本科課程。浸大在2022年推出四年制「文理及科技學士(榮譽)自訂主修」課程,衛炳江透露:「未來會申辦『數位未來與人文學科文理學士(榮譽)』課程,並推出7個跨學科第二主修及兩個第二主修,初步知道建議書獲教資會(UGC)最高評分,及暫時比例上最多學額。不過一切要待立法會通過始定案。」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博士指將於2025/26學年實施課程改革,以跨學科教育兼體驗式、解難為本和情境學習塑造未來學生,並按「一校兩園」策略,於上學年推出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至今已有來自57個國家或地區約580名國際生參與,體驗珠海校園並在大灣區完成考察等多元學習體驗。
 

周偉立博士介紹來年的跨學科教育改革,以及七大跨科第二主修、兩大第二主修內容。
 

申辦第三間醫學院:浸會醫院及中醫院成堅實臨床後盾

衛炳江主動講述浸大申辦第三間醫學院的優勢:「我們有中醫學院,並正密鑼緊鼓籌辦香港第一間中醫院,對於醫學院所需要的醫學教育、臨床教育、病人護理都有一定優勢。你可能會說中醫不同西醫,但正如我讀物理學出身,物理學並無東西之分。中西醫學最終都是匯聚於同一個目標,救治病人。」

春茗當日早上,衛炳江在科學園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接待澳門特首岑浩輝,介紹有關慢性便秘和潰瘍性結腸炎的創新中藥研究,以及個多小時內一次過檢測45隻細菌的平台實驗,衛炳江深信這些研究「對下一波大流行很有幫助。」

浸會醫院也將是浸大申辦第三間新醫學院的優勢,早前已公布浸會醫院將在過渡期間及後續作為浸大醫學院的主要教學醫院及臨床學習處。並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得主 Sir Michael Houghton(邁克爾.霍頓爵士)擔任課程首席顧問。

此外,浸大已跟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一院)建立戰略聯盟,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由衛炳江任召集人、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李心平教授、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教授為聯席主席。「不可不提霍文遜醫生,他在澳門科技大學籌辦醫學院是自己一手一腳由零開始的,這個經驗好難得,也很值得浸大借鏡;而專家諮詢委員會的中山一院院長暨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教授、霍頓爵士等專家都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不同醫學領域、公私營醫療機構、醫療行業和學術界提供了多元背景及經驗。」  

不過,第三間醫學院不一定要一校獨辦,衛炳江指校長們私底下也有討論過聯校合辦的可能性。

浸大因應教育強國的理念,很重視知識轉化。

大學削資源不影響人手  削3%至5%可自行解決

政府財赤擬削大學撥款,衛炳江指:「削減資源不代表要削減人手,優質教育、籌辦第三間醫學院、第一間中醫院都需要大量優質人才。自己想辦法勒緊褲頭,簡化運作流程、採用數碼化轉型,有很多辦法可以節省開支。不過,削資多於3%至5%就有困難了。」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及署理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介紹,浸大獲資助的研究項目超過1,000個,涉及資助款額接近25.9億港元,2023/24年度刊出論文逾2,000份。至今與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逾3,800個機構結成合作夥伴。

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教授介紹浸大在創新、轉化和轉移項目成果,先有伍絜宜中醫藥轉化研究所作為現代化中醫研發平台,開發可應用於臨床環境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繼有CHRYSALIS藝術科技孵化中心,曾於巴黎奧運期間於奧林匹克之家展示運動科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