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環境、社會及治理)近年在商界獲得廣泛應用,ESG報告也能幫助企業評估、披露及向持份者傳達其ESG表現。在香港,香港交易所早在2013年推出首份《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並於2016年規定香港上市發行人必須提交ESG報告,及自2020年起企業須於其財政年度結束後5個月內發表ESG報告,披露一般資料及主要表現指標,展示其ESG表現。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公司舉辦ESG相關活動。根據Corporate Register的數據,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或ESG)報告的公司數量從2002年的少於2000家增加至2019年的近2萬家,數字在7年內增長了10倍。對企業來說,ESG報告除了是要跟隨行業潮流,也可以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承諾,顯示企業不僅關注經濟利益,還照顧到社會和環境方面,而詳細的ESG報告則可讓不同持份者更全面、更詳細地了解公司的ESG績效。
難以有系統將ESG融入管理流程
然而對中小型企業(SMEs)而言,在發表ESG報告時可能會遇到相關知識和技能不足及欠缺推動力等挑戰。ESG議題相對複雜和範圍定義不清晰,令他們不易有系統地將ESG融入管理流程。
其中一個中小企撰寫ESG報告的難題是欠缺推動力。港交所在2012年發表的《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諮詢總結》指出,一些中小企認為ESG問題與其核心業務無關,可能會因為增加的成本和行政負擔而不願意報告。相比起能賺取利潤的生意,ESG報告的重要和緊迫來得低,又或對中小企而言更多是一種宣傳、提升品牌形象的形式,甚或「漂綠」(Greenwashing)。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為中小企收集到的數據可能較不完整,導致較難披露全面的資訊,以及ESG活動受到相對較少的關注,媒體報道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相對較小。

現有文獻集中大型公司
為了解中小企在改善ESG報告方面,所面臨的一系列驅動因素和障礙,筆者聯同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葉榮鏗博士及英國倫敦英皇書院Queenelle W.T. Ip展開研究,集中調查了ESG報告強制披露要求,當中一個關鍵範疇的環境關鍵績效指標,並發表 Motivat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listed companies for better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reporting in Hong Kong 報告。
現有文獻已經探討了許多ESG報告的驅動因素,但主要集中於大型公司。港交所自2016年逐步實施ESG報告要求後,也對發行人的報告表現進行了兩次審查報告,唯這是通過隨機選擇400家公司,並未明確針對中小企。為收集豐富的案例,筆者聯合兩位學者採用了效標抽樣(criterion sampling)方式,選擇符合標準的受訪者,即港交所主板上的小型公司,再以方便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聯繫22位,包括財務總監、公司秘書、可持續發展經理等負責ESG報告的受訪者。
訪談在2021年以電話形式進行,主要研究問題包括:ESG報告的驅動因素和障礙是什麼,以及中小企如何克服障礙,以及可以推動提高環境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質量因素是什麼,收集他們的第一身經驗和意見。
法規為最大推動力
報告發現,受訪者多數將「香港交易所的ESG要求」(12名)和「管理層支持」(8名)列為首要驅動因素,僅有2名受訪者分別表示「銀行家的興趣」和「投資者的興趣」為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如要求使用強制排序,受訪者多數將「法規」和「管理層支持」列為首要驅動因素。12名將「香港交易所的ESG要求」列為發布更好的ESG報告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這是主題因素「法規」下的其中一個子因素。投給「管理層支持」的票數第二多(8名)。只有一名受訪者分別將「銀行家的興趣」和「投資者的興趣」列為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由此可見,最具影響力的驅動因素是「法規」,因為違反規定可能會導致罰款,這會最嚴重影響上市地位,或被港交所除牌。這種助力或能促使中小企提高其ESG報告的披露質量。然而,亦有一些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規定,他們可能根本不會發布報告,僅僅遵守基本要求,務求以最低成本"tick the box",完成提交ESG報告。
其次,高層管理人員可能受持份者影響,或考慮到提升公司形象及獲得更多資本等因素,而支持發表ESG報告。

欠缺管理層支持和專業知識
通過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我們在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過程中採用了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識別和歸納出中小企面對ESG報告時的主要障礙──「欠缺管理層支持」(11名)和「缺乏專業知識」(9名),其餘受訪者則選擇了「員工成本」。
有英國的顧問公司指出,ESG是一個複雜且不斷演變的議題,隨着更多的法規要求和日益增長的持份者期望,由上而下的策略會更適合。ESG不再只是一種CSR(企業社會責任),而是可以為公司財務和聲譽帶來長遠利益,我們建議增強高管人員對ESG報告的認識,包括教授ESG報告的背景、發展和寫作技巧,港交所亦可考慮對符合ESG報告要求的上市公司,進行表彰和獎勵,推動更多公司重視。
雖然現時港交所已開設了一個網頁,並上傳準備ESG報告的指南、常見問題解答和其他有用資訊連結,例如國際公認的ESG標準和指南、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及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等,但仍有受訪者希望港交所能以更多例子說明報告要求,或者提供基本報告格式的樣板,幫助縮短中小企的學習曲線。另外,除了提供更多培訓,亦有受訪者建議港交所應提供ESG顧問服務熱線,供上市公司諮詢。
港交所應制定ESG報告簡化版
值得留意的是,有一些受訪者建議港交所應制定兩個版本的ESG報告要求,一個簡化版本供中小企業使用,另一個完整版本供其他較大的上市公司使用;也有受訪者建議為特定行業設置不同的要求。在歐洲,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也意識到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可能沒有相同的資源或能力來遵守同一的ESG報告要求,歐洲財務報道諮詢小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y Group)為此引入了一個針對中小企的簡化版ESG報告標準。
希望此研究能啟發更多,特別是大規模的定性研究,以獲得更準確和具統計顯著性的結果,並由中小企擴展到大型企業。我們相信,強制性披露僅僅是對中小企的短期措施,如有更多持份者認同ESG報告的價值,中小企將會有動力做好報告,落實更好的ESG政策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