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強者還在蟄伏?
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楊實秋指出,這場黨魁補選之爭,無法吸引黨內「大咖」,可能是因為任期只有一年三個月,明年7月改選才是重頭戲,到時候真正強者才會出馬角逐。
「大咖」不出,黨主席補選卻呈現參選爆炸局面,但外界質疑四位參選者實力平平,其中最可能出線的黃敏惠或洪秀柱也遭黨內人士批評無法令人耳目一新,黃被視為本土派代表,洪的深藍色彩濃厚,受限於格局,兩者不論誰勝出,要想擔負重振黨威的重任恐怕都力有未逮,而且洪營批評黃所領導的黨中央搞小動作,雙方表面是君子之爭,私底下暗潮洶湧,未來不論誰當選,都已埋下黨分裂引信。
台灣科技大老、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曾經說過:「台灣不是沒有人才,是沒有給年輕人表現的舞台。」充分道盡國民黨淪為在野黨的悲哀。這次敗選,國民黨不僅輸掉政權,也喪失了政治舞台。綠營在蔡英文之後,有台北市長柯文哲、台南市長賴清德、台中市長林佳龍等中壯代接班梯隊,這群人虎視眈眈,搶佔鎂光燈焦點,逐漸在累積聲望。反觀藍營則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折損了朱立倫和郝龍斌正、副主席之後,一下就斷層,在40、50歲這個年齡層幾乎陷入「無大人」窘境。
不是要在黨內找自己的蔡英文
參選新北市議員和立委接連敗北、最近退出黨主席選舉的前新北市議員陳明義有感而發表示,國民黨現在要做的不是要在黨內找到民進黨的蔡英文,而是要找到民進黨的蕭美琴、林佳龍(現任台中市長),他們都是在歷經敗選後,回到地方以行動實踐理念的範例。
台灣政權過不久就要交接,馬英九最在意的是他的兩岸路線是否延續,目前看起來蔡英文愈來愈像要走國民黨的老路,也就是民、國兩黨之間的路線漸趨一致,蔡多次重申將根據現行憲政體制,與對岸交流,這其實是過去謝長廷所主張的「憲法一中」的翻版,謝於2000年首次提出,時隔十多年,「憲法」二字終於得到大陸方面的正面回應。正在華府訪問的中國大陸外長王毅2月25日首度提及台灣「憲法」,他表示希望新政府「以自己方式表白願意接受他們憲法規定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規定」。
北京首提台灣憲法
台灣方面對王毅的「憲法說」顯得很樂觀。但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批評其「自我感覺良好」,北京實質立場並未改變。但民進黨兩岸智囊、中央警察大學公安系副教授董立文解讀表示:「民共之間正就自我克制、表達善意、尋求交集方面進行努力,現在看起來雙方的交集點越來越多,正在相向而行。至於雙方是否有什麼默契或共識,還不敢斷言。」他表示,蔡英文520就職演說不會是其兩岸路線的定論,「但確實是階段性的觀察重點」。
國民黨溫和的兩岸路線曾經是執政利器,蔡英文上台後,可能吸納其政策,或以此做「包裝」,與對岸進行交流。對國民黨最不利的情況是,民進黨拿國民黨政策跟大陸對話,但國民黨卻因失去兩岸話語權而遭民眾棄絕,淪為泡沫小黨。
已經105歲高齡的國民黨,在接連經歷兩次敗選重創後,要想再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國民黨最大問題是它還有沒有一批願意奉獻的人。」
原刊零傳媒微訊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