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家Margaret Atwood是個愛貓之人,由她來為On Cats:An Anthology寫序言,是找對人了。Atwood筆下的貓(是指她曾經養過的貓),前後數十年,已是好幾代的貓了。貓的本性、特徵起了微妙變化,由早年不怕老鼠的貓,到近年的貓見到老鼠調頭就走。不過,不變的是大多數的貓仍是很有個性,仍愛獨來獨往。
看過這本眾多作家為貓而寫的著作,對鄰居的貓多了些認識,對貓的某些行為也比較明白了。
原來貓有自己的地盤。有鄰居養的花貓,最愛到我家的園地散步。隔着兩家人的木欄,牠想要過來輕而易舉。這看來很是肥胖的花貓,其實身手不凡,六呎木欄牠可一躍而起,跳上去。在欄杆上走上幾步,來到我家園地,就跳下來,走到花叢、果樹下歇着。花貓家的花園也有果樹呀,牠為午麼非要過來不可呢?
花貓過來的時候,另一家人養的白身黃尾貓會按兵不動。牠等到花貓離開了,才會過來。
我們家沒有養貓,所以有好幾隻由不同鄰居養的貓,才會定時「到訪」。花貓不會跑到白貓的園子嬉戲,黑貓亦不會跳進白貓的地盤。牠們也很聰明,不會跳進街角的花園,自討沒趣,因為裏面有兩隻牧羊犬,在看守着主人的花園。
按理每隻貓都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居所,都是「街坊」,該可以和平相處的了。
這個晚上駕車回來,竟然看見白貓與花貓在行人道上追逐,咬打起來。那可是公眾地方,牠們在爭奪什麼呢?
反應·行動
Eats, Shoots & Leaves作者Lynne Truss是個愛貓之人。根據她多年的觀察:自己愛貓是真心真意的,但貓會不會也像她一樣,明白Give and Take的道理?在「情人節」,Truss為貓貓送出「Cat-nip」玩具:一件看似炸彈之物體。貓貓不覺得這禮物有任何不同之處,家居物品貓爪處處,屬於貓的玩具,當然更多貓爪了。類似「炸彈」物體可以用來嚇人,對貓可不管用。
「情人節」給貓吃的晚餐加個「甜點」,比送牠玩具更具吸引力呢。
在古巴獨居的日子,《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居住的莊園共有十一隻貓、五隻狗,只有來到用膳時刻,作家才意識到家中有那麼一大群的貓,"all moving like a mass migration at feeding time","One cat just leads to another",作家用簡單筆觸,繪寫出貓的世界來。
海明威不會對貓傾訴他對生命的感覺,他只會對情人訴說心事。貓有貓的世界,人有人的,互不相干,這道理海明威是明白的。
加拿大作家Margaret Atwood養貓歷史超過半個世紀了,她記得年幼時家中的貓勇猛得很,牠會走進森林,把捕捉到的雀鳥帶回家,來個貓捕雀遊戲。偶然也會把咬死的小老鼠(屬於牠的獵物)帶進屋內,展示牠的實力。
Atwood年紀大了,留守舊屋。曾經愛過貓、養過貓的兒女長大成人,都搬走了。留下來的貓,找到屬於自己的地盤,一隻留守作家書房,負責翻書(卻不去看),另一隻在梯間安頓下來。
年紀不輕的貓貓,對在園中走動的小老鼠、松鼠,嗚叫幾聲,卻不會加入追逐遊戲了。
書店的貓
我們都同意,在英國倫敦那間書店看到的一對黑貓,最懂得遊戲之道,可動可靜。
書店職員對我們說:「這對寶貝不是我們養的,是對面夫婦的寵物,牠們不愛留在家中,就是愛走到我們書店,成了一道流動風景。老闆甚至說,這對黑貓的出現為書店增加了營業額。到來看書、買書的客人會因為看貓,願多留一會。」
說的該是事實,我們就是因貓貓在書店內追逐,從樓上追到樓下,然後在地庫消失。我們因而在購買想買的書後,坐在書店一角的沙發,等待黑貓出現。耐心等候,終於見到黑貓在書架前躺下來,是時候休息了。「反正離書店關門還有好幾個小時,貓咪不用急着離去。牠們休息一會,又會開始Seek and Hide遊戲。」店員如是說。
「這對黑貓不會用爪去翻看書店的書,不會打擾看書的顧客。因此牠們什麼時候進來,什麼時候離去,不成問題。牠們都是很有教養的貓,即使不看書,看起來還是很有文化的。」
有可以隨時離家出去的黑貓,但也有只能留在家中,不得外出的小貓。在蘇格蘭Glasgow生活過一段日子,對面一戶人家養有小貓,每天牠都在玻璃窗前抓着玻璃,跳着、嗚叫着。後來與戶主聊天,他說:「我試過帶貓貓出外散步,差一點牠走失了。牠是家貓,不適宜讓牠在外自由活動的。」
加拿大作家Margaret Atwood撰文為貓說話:「作家與貓,是一個可以書寫的話題。」
貓對着鏡頭,看來神氣極了。你怎樣寫牠們都可以,反正牠們不會說你寫得好,也不會說你寫得不好。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