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vs.2000

前車可鑑,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力是真確的,但哪隻股票最後會跑出,倒很難說。投資或投機是否成功,很大程度看你的持有期是多長:是1年、5年抑或永遠?

轉眼又是四分之一世紀!

2000 年3 月美國科技股指數納指衝上4800 點,是當日的歷史新高。接踵而來的是互聯網泡沫爆破,納指下挫至1500點,差不多15年後才重返4800點水平。

我問ChatGPT,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爆破是什麼原因,它給我的答案是:

(1)投機和跟風:電子商務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樂觀情緒,很多投資者相信互聯網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事實證明這些投資者是對的)。

(2)欠缺基礎分析:太多投資者被「潛力」所蒙蔽,相信故事,卻完全忽略基礎分析。而這些「故事」背後的商業模式,往往沒有實戰支持(以我多年看pitchbook的經驗,新創企業沒有往績支撐是常態。創業者能將故事說到最好,合乎邏輯,可信性高,是必需但卻不保證成功的條件。企業能否跑出,大程度看運氣)。

(3)容易到手的資本:當日IPO市場火熱,即使是沒有盈利和未經測試的商業模式,也可以融到大筆資金。

(4)即日鮮炒賣和線上經紀:前者令短線投機更加容易,後者大幅度減低交易費用。

(5)高估值帶來的音樂椅效應:互聯網公司的股價愈買愈高,成了一自我完成的預言。

(6)創投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支持:很多機構投資者也許是同行壓力、也許是貪婪,都被風暴吹得眼睛也張不開,跟散戶沒有兩樣。

(7)監管環境:監管者為免被外界指摘扼殺創意,監管偏向寬鬆。

(8)媒體吹噓:販賣情緒的各種媒體,為了「吸睛」,都不介意擔當啦啦隊,吶喊助威。

(9)低息環境:當日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一直維持低息政策。

(10)最後亦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上不了車的恐懼,又稱FOMO(Fear Of Missing Out)。

投資投機成功否 還看持有期多長

你看今天的AI股價,又有多少點相同呢?我很肯定AI引發的熱潮總有冷卻的一天,其時會否引發股災,一時很難判定。論對整個大市的影響,今天的AI相比當日的互聯網,仍有段距離。市場一旦調整,也許震撼會較輕。前車可鑑,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力是真確的,但哪隻股票最後會跑出,倒很難說。投資或投機是否成功,很大程度看你的持有期是多長:是1年、5年抑或永遠?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