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專訪雷賢達:中國科技不落後 為何資金持續湧向美科技股?〉
過去多年,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但房價暴漲至經濟無法承受的水平,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0年提出「三條紅線」政策,但因手法過於激進,導致房市步入嚴冬,不少房企更債務違約或瀕臨清盤邊緣。
事實上,內地居民家庭財富中約七成為房地產資產,在高房價效應下,房地產也成為貧富懸殊問題最激化的領域。
雷賢達認為,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收入雖有增長,但社會貧富懸殊問題嚴重,有違國家長遠發展的目標,這種模式也很難持續,而且房市股市下跌,拖累資產價格萎縮,直接打擊消費信心和投資,只要當局能讓房市股市止跌回穩,將有助經濟回暖。
面對房市低迷,他坦言,中國政府近年已調整政策,希望回復過往正常的經濟增長。基於國際市場需求,過去多年中國出口都維持穩定增長,出口當然重要,但考慮到特朗普上台可能向各國徵收關稅,中國需要設法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如果沒有更多不利因素出現,雷預計中國經濟已經見底,且有回暖跡象,但需要一段時間才反映效果,但空置房及「去庫存」問題仍有待解決,原則上中央是可以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
華憂落重藥 救市力度不如美
他提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當時美國推出量化寬鬆,即俗稱「大水漫灌」,救市力度史無前例,甚至較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更為迅猛,相信與美國政府很快掌握危機的嚴重性有關。相比之下,外界評論中國近期救市力度不如當年美國,他估計政府可能是擔心落重藥,怕釀成另一個更大的泡沫。
雷認為,內地並非沒有錢,居民儲蓄率亦非常高,只是受股市房市低迷影響,缺乏消費意欲。美國當年採取非常規措施穩定股市,例如禁止沽空及量化寬鬆,中國今輪救市方式與美國的類似,但採取漸進式加大規模,他相信有本身的考慮,很難簡單評論好壞。
他說,雖然高端消費疲軟,但必需品消費已經回升;再者,國家奉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不鼓吹高端消費,雷個人亦認同不值得鼓勵類似西方的過度消費行為,反而應重視必需品消費,外界亦不宜奢望政府會推出措施鼓勵過度消費模式。
基於有效需求仍然疲弱,中國居民對房市股市的投資取態仍然審慎,游資寧願流入債市求穩定回報,導致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近年新低的1.6%,較2023年初接近3%腰斬近半,債息低企反映市場對未來利率走低的看法,亦是人們看淡經濟前景的重要指標。
長債息低企 反映看淡經濟前景
雷認為中國經濟低迷,利率必然在一段時間處於低水平,甚至再走低亦不令他意外,現在市場供過於求,有效需求不足,人們已開始擔心通縮,美國經濟疲軟時也出現同樣情況,其後採取較大力度的救市手段而很快走出困境。
中國房市疲軟對經濟造成極大衝擊,不少經濟學家將其與日本90年代的資產泡決爆破相提並論。雷雖然同意中日經濟低迷都與房市大跌有關,而且兩者都出現通縮徵兆,但他認為中國經濟體量大,產業結構較日本全面,勞動力亦充裕,中國面對的困難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分歧和對立,所以他有信心為中國經濟不會長期低迷。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紅利是其中一個推動力。雷承認過去實施一孩政策多年,中國社會老化現象來得較預期早,現時解決老齡化的方法是提升生產力,一部分是受惠於美國與其他已發展國家提供了知識產權的使用,另一部分是通過自主研發,例如中國在建築、航太航天等科技領域亦發展不錯,美國實力能夠超越各國,主要原因都是科技領先全球。
料港股今年萬七至兩萬三區間波動
自2020年全球大流行爆發,港股其後連跌四年,至去年才反彈,儘管期間發生疫情和美國加息,但低迷程度在全球股市中少見。
雷認為令港股受壓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2019年的社會事件影響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看法,另一是前述的內地資產價格萎縮,打擊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他預計2025年港股於17000至23000間波動,上下波幅6000點,但他希望恒指年內不會低見萬七點的水平。
2024年港股低見萬五點,其後攀升至兩萬三,主要是投資者看到中國推出刺激經濟政策,以及港股累積巨量空倉,致令淡友有夾淡倉機會,而且成交金額一度增至6000億歷史高位,除了夾空倉效應外,亦與投資者憧憬股市回穩有關。
雷指出,過去20年恒指介乎15000至30000間水平波動,每年指數上下波幅最低為4000點,最高10000點,但大部分時間的波幅介乎6000點與8000點間。去年恒指年內變動8000多點,幅度較大,但未超出以往經驗範圍。此外,去年退休基金的回報率提高至過去10年平均水平之上,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股的高回報和港股的低位反彈。
過去兩年,許多產業利潤錄得降幅,導致公司削減股息。如果公司能夠維持或增加股息,否則任何多投的投資者取得的實際回報有限。
股市集資重要 勿忘投資者利益
雷強調香港需要真正解決上市公司的素質、可持續性發展和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回報,而不是僅僅為了上市,他理解股市一項重要功能是集資,雖然融資對公司重要,但確實需要關注投資者的利益,並確保公司能兌現其長期回報的承諾,現時這類的優質公司數量有限。
他說有部分投資者將資產集中於債券或定期存款,但論長期回報,債券回報不及股票,若能向退休金等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便能起穩定股市的作用。
雷並稱,在此段期間香港樓市、零售市場或金融市場等都在調整中,反映本港經濟仍然疲軟。為了恢復本港居民的信心,他認為維持市場穩定是必要的。近幾個月來,內地已減少對投資信心和消費意欲有負面影響的舉措,以應對中港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事實上,中央已經讓更多內地人來港消費,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地零售業。此外,內地亦批准更多人才來港,這或有助本港的租務市場,對於一些有財力的人,更可能在港置業,最重要的是香港能提供資金和訊息流動的自由。
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科網公司的重新定位,政策已轉向至需要高度關注內地居民的福祉和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需要,這為內地帶來了急劇的改變。無論如何,內地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推動香港發展的關鍵。
2025年金融前景──雷賢達專訪系列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