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強大靠撕毁協議 特朗普是否動武惹憂慮

錙銖必較的特朗普,出言威脅不行,除了加徵關稅,是否會採取軍事行動完成「令美國再次強大」的宏願,則需要密切關注。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離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聖誕前夕簽署一項國會通過的法案,認定白頭海鵰(bald eagle)是美國國鳥正式生效。「認住這隻鷹」連香港人都知道,緣何在過去240年都未被認可,這筆糊塗帳無謂深究,但特朗普上任後很可能會推動修改法案,將美國國徽上的鷹頭,從面向橄欖枝作180度轉向,改為面向抓住箭一方的鷹爪——意思是改變美國以和平為目標,轉而注重武器攻擊的手段。這個大玩笑是特朗普搞出來的,還未上任就宣布加拿大是美國「第51個州」、重新啟動向丹麥購買格陵蘭島,以及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

國際行為準則外交慣例  特朗普眼中如廢紙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以「令美國再次強大」為核心,加上個人的乖張處事方式,任何國際行為準則、外交慣常做法,以至國際協議,在他眼裏,都如同廢紙一張。

美國打「台灣牌」,在兩岸問題上不斷搞出違反承諾的大小動作;中國大陸則發表聲明,譴責美國的做法違反三個中美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不是兩國條約,雖然兩國元首在簽署時都稱這是中美關係的指導性文件,但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有權去商議和簽訂外交文件;若是兩國條約,則需要參議院三分之二票數通過,才能等同國內法律,全國上下都必須遵守。所以,中美聯合公報這類外交文件,並非美國法律,原則上美國總統可以不遵守,亦不存在撕毁協議的問題。

當年美國有意從法國公司接手興建巴拿馬運河,過程充滿政治運作。(Shutterstock)
當年美國有意從法國公司接手興建巴拿馬運河,過程充滿政治運作。(Shutterstock)

外交承諾可以不兌現,但國際協議必須遵守。1999年美國將巴拿馬運河管轄權交還給巴拿馬,是根據兩條國際條約執行的。當年美國有意從法國公司接手興建巴拿馬運河,過程充滿政治運作。1903年1月,美國國務卿與哥倫比亞代表(當時巴拿馬是哥倫比亞領土)簽訂協議,美國可以租借巴拿馬運河屬地100年。該協議獲得美國參議院通過後,當時的總統羅斯福卻有另一番盤算。

哥倫比亞當時內亂不絕,巴拿馬也有意脫離哥倫比亞獨立,並發動「叛亂」。哥倫比亞準備派兵鎮壓時,發現美軍戰艦已經在巴拿馬港口「協防」。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宣布獨立,3天後法國工程公司代表巴拿馬與美國簽訂協議,巴拿馬運河特區的管轄權「轉讓」給美國。

美國出錢出力興建運河,操控運河以圖利並保障國際貿易安全,按照美國邏輯是順理成章。但巴拿馬國內不斷對美國通過戰艦外交手段獲得的運河管轄權提出質疑,學生牽頭的抗議行動此起彼落。美軍參與鎮壓造成人命傷亡,最後不得已在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兩條協議,取代原來令巴拿馬喪權辱國的協議:一是美國承諾1999年將運河管轄權歸還給巴拿馬;二是巴拿馬運河永久開放,美國商船擁有通過權利。這兩條協議是獲得美國參議院通過,成為必須遵守的法律。所以到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鑼鼓震天,慶祝運河回歸。

特朗普上台前四處點火

特朗普在今年12月21日「突然」宣布,「美國為修建巴拿馬運河付出巨大的生命和財富代價,其後被愚蠢地交給巴拿馬管理,並收取高昂的通行費,這種對美國的敲詐應立即停止」,否則,他將要求巴拿馬運河迅速、全部歸還給美國,不得有異議。

特朗普一如既往,將這些牽涉兩國的問題,不是通過外交照會處理,而是隨隨便便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帖文,要求「巴拿馬官員遵照執行」。他並毫無根據地說,巴拿馬運河現在由中國士兵管理。

這樣的帖文,究竟特朗普是要求降低運河通行費用,還是真的要奪回運河管轄權,成為啞謎。但巴拿馬總統穆利諾清楚知道特朗普為人是睚眥必報,故嚴肅聲明:「運河的每一平方米都屬於巴拿馬,而且永遠如此。」而特朗普的回應則是「我們走着瞧」,暗示還會有下文。

特朗普稱出於國家安全與全球自由之目的,美國認為格陵蘭的控制權歸到美國是有絕對的必要。(Shutterstock)
特朗普稱出於國家安全與全球自由之目的,美國認為格陵蘭的控制權歸到美國是有絕對的必要。(Shutterstock)


特朗普在上任前到處點火,先是威脅向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25%關稅,要求這兩個鄰邦處理好毒品走私與非法移民越境問題;及後,由近及遠,將火頭燒到千里之外的丹麥,特朗普稱出於國家安全與全球自由之目的,美國認為格陵蘭的控制權歸到美國是有絕對的必要。

特朗普並非無的放矢,他在2019年總統任上已經表示過要購買格陵蘭;被丹麥拒絕之後,他取消訪問丹麥的行程作為報復。而今舊話重提,大家都認真對待。格陵蘭的回應是:此地不作出售。

「美國邏輯」在國際社會行不通

特朗普覬覦在美國幾千公里外的格陵蘭,真正目的不為外人道,但這是符合美國邏輯的。美國現今的領土,40%是購買回來的,從俄羅斯沙王購買阿拉斯加、從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從西班牙購買佛羅里達,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而從墨西哥購買現今加州和新墨西哥州部分土地,則是通過戰爭打敗墨西哥後的城下之盟結果。

特朗普按照美國邏輯在美國行事,是美國內政;但在國際社會,則有國際慣例、外交準則。特朗普自恃擁有兩院控制權和獲得過半票數支持,在國內可以「橫行無忌」,唯美國邏輯在國際社會行不通,自貶身價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是例外,一些國家可能會因為處於地緣政治漩渦,礙於美國的軍事實力而屈從,最近危地馬拉宣布接收美國驅逐的第三國難民,但同樣是小國的巴拿馬則「企硬」,遠在歐洲而且一向遺世獨立的丹麥,更加不會買帳。錙銖必計的特朗普,出言威脅不行,除了加徵關稅,是否會採取軍事行動完成「令美國再次強大」的宏願,則需要密切關注。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