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歲晚,大家都不約而同回顧過往一年的點點滴滴,對我來說,過往的一年不但非常充實,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回顧同時,特別在此分享一篇之前於香港留日學友會50周年紀念特刊中發表過的文章,我以「刻石流水」為題,總結及緬懷了過去作為國費留學生的所獲及留學期間的所思所學。「刻石流水」源自佛經,意思是把自己受過的恩惠,無論多小,都銘記在心,就像刻在石頭上一樣;而自己對他人的恩惠,忘記洗刷掉了就好。
與中國前總理周恩來共同開創「中日熊貓外交」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母親就曾經對準備離開故鄉新潟上京發展的他說:「金を貸した人の名を忘れても、借りた人の名を絶対に忘れてはならない」(就算把向你借錢的人的名字忘記了,也不能把借錢給你的人的名字忘記)。這之後亦成了田中角榮的座右銘,可見「刻石流水」是成功的關鍵,亦與《史記.淮陰侯傳》的「一飯之恩」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下就讓我分享一下有關刻石流水和戰後日本個人企業的經營哲學吧!
在仙台青葉區有一間成立於昭和32年(1957年)的印刷公司アテナ事務機,這家印刷公司除了是日本郵政服務協會及選舉管理制度研究會的骨幹成員外,它其實更是東北六縣(青森、秋田、岩手、宮城、山形、福島)參選人士愛選用的一間老字號選舉用品印刷公司。アテナ事務機的第一代社長是板橋豪,年輕的板橋會長曾經是一名空軍,年紀小小被派去東京參與戰爭,終戰那年才16歲。他沒有繼承父親的牙醫專業,而是買了一台影印機,展開了一段經歷昭和、平成到令和的經營人生。
仙台的板橋會長是誰?
板橋會長是我於仙台留學時候認識的一位社長,他看上去不像是一個和和譪可親的人,個子小小的,臉上常常掛着一副嚴肅的表情。然而他非常樂觀,亦充滿日本人少有的幽默感,好像一本行走的活字典,會跟你訴說着很多書本上看不到的日本文化傳統,以及自身於戰前後的種種經歷。出身仙台東松島的他,戰時曾被徵召到東京服役,還未上陣卻已收到戰敗的消息。他說:「終戰時,住在東北地區的軍人便一同坐火車回鄉,下車時後的光景令我畢生難忘,由火車站可以直接望到遠遠的青葉山,前面一片頹垣敗瓦。那時候我徒步走了幾日幾夜終於回到家,與家人團聚。」
終戰後,板橋會長於美軍駐仙台基地工作了一段時間,由於日本人的名字比較複雜難記,美軍為他起了一個英文名字「Jack」。他雖然表情嚴肅,但是一個重情義、細心照顧身邊人的一名東北武士。他的姪女高橋町子曾經告訴我:「我第一次吃巧克力就是板橋叔叔給我們的,那時候我們每天都很期待叔叔下班,因為他每次下班,我們都會有很多從來沒有見過、非常美味的糖果!」終戰時期,由於物資極度不足,一般基本食材已經非常短缺,更何況糖果?我曾經問過板橋為何會有這麼多糖果,他說:「當時美軍每晚都會開慶祝會,每星期亦有各式各樣的派對,日本人只能從事最下等的工作。每次派對剩下來的食品很多,糖果比較細小,我每次都會偷偷藏起來,跟家人及鄰居分享,這些外國來的糖果,可以說是當時戰後的一點安慰吧!就好像仙台最出名的美食牛舌,其實並不是仙台人特別愛挑,而是當時美軍特別愛吃牛肉,剩下大量的牛尾和牛舌,仙台人只好把它們製作成美食而已。」
美軍於昭和30年(1955年)撤離日本,板橋也只得離開工作將近10年的美軍基地,那時侯日本經濟也開始重建,板橋於是展開了他的印刷事業。我曾經問他,有這麼多不同的業務選擇,為什麼你會投資在印影機上呢?他說:「美軍撤離象徵着日本生活逐漸開始回復,當然我和妻子也可以去當一個上班族,然而,由於哥哥在東京印影機相關公司上班,當時他亦感到日本改革的時侯即將來臨,仙台作為東北的出入口,我相信定必如東京一樣,對各種工業將會有很大的需求。再者,戰時最缺乏的就是情報資訊,打電報成本很高,消息很難傳播,戰後能夠以低成本將訊息傳播給大眾的方法,就只有透過印刷發放。所以當時與妻子便決心投身於印刷行業中。」
以人為本,以國為首
經營了接近50年印刷公司,板橋會長有一套「板橋流」的經營哲學。我認為此理念體驗出日本傳統文化之外,更令人充分感受到日本人堅守傳統的利他精神。2011年東日本地震後,由於福島輻射問題不明朗,曾經有東京的朋友建議他到東京生活一段時間,板橋斷然拒絕。他提到:「他可以離開,但員工們怎麼辦?」板橋續說:「公司的經營,不是單一的個人問題。作為社長、會長,要堅負起照顧員工家庭的部分,公司一旦有任何經濟問題,員工的家人亦會受到影響及牽連,所以作為責任者是不能任意妄為的,只能與員工共同進退。」他的一席話,令我想起稻盛和夫先生所提到的利他精神。
然而,板橋經營理念亦包含著軍人的愛國情愫。記得,地震後我跟板橋會長和幾個朋友於仙台飯聚時,席間板橋的一段說話令我反覆思量及震撼了很久:「前陣子大地震帶來的海嘯以至福島核電廠所引發的各種問題為各位添麻煩了,我現在代表仙台及日本的國民對大家致意深切的感謝,這幾個月以來,海外的朋友為我們操心了,我們會努力重建仙台,重建日本,下次你們再來日本的時候,必定有耳目一新,今日容我再一次感謝大家對仙台對日本的關心以及支持。」
他不是政府官員,也不是在公眾場合發表什麼特別的演講,他只是跟我們幾個外國朋友飯聚時,要求給他幾分鐘時間說一些話。內容不但深深感動了席間不同國籍的每一個人,更令我感覺到日本人對自己本土及國家的愛護。還未上陣便要回鄉,一直是板橋的遺憾,終戰後不用再上戰場,作為軍人如何能實踐這份對國家的承諾呢?他選擇以影印機為工具,為大眾提供情報。
誠心誠意:維持人脈
要說仙台最繁華的街道,不能不提的就是國分町,板橋會長可以說是國分町內無人不認識的「夜王」。日本社長愛於下班後跟客人飲酒溝通,他們更創造了一個和製英語、跟communication(溝通)發音近似的單字「飲みニケーション」(nominication,有譯酒局文化),意指「用喝東西來聯絡感情」的意思。跟板橋會長一起踏進國分町的話,一般都會走訪四至五家店鋪,由料理亭到小酒館,最後到壽司店。他說經濟起飛的時後,星期一至星期六,除了不在仙台的日子,每日如是。這是日本經營的一個模式,亦是傳統日式人脈維持的方法。他解釋:「日本人沒有外食的習慣,料理亭、小酒館是依賴我們消費為生的,繁華街的店鋪就好像一個食物鏈,亦是當地經濟的一個指標,繁華街的使用者愈多,代表當地經濟愈好。」
還有,日式的人脈維持亦要靠書信發明信片去維持,板橋說:「無論多晚回家也好,親筆撰寫信件或明信片給新認識的朋友道謝,這是必須的。」這一點令我想起日本的民族特徵「島國根性」。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狹小,資源貧乏,這樣的國情造就了日本人重視集體主義,事事以和為貴,珍惜人脈關係。
有一次板橋自豪地提到:「記得有一次在新幹線上認識了一個偶然坐在旁邊的新朋友,三個小時的車程上我們十分投緣,由於我習慣隨身攜帶明信片,下車的時後我便立即到郵局寄了這張明信片,給這位新認識的朋友,他第二天回家收到我這份心意時非常感動,之後他亦成為我生意上的一個好拍檔。我們日本郵政的服務果然很不錯吧!」由此可見,日式的人脈是以心為本,要建立長久的友誼,互信互勉是不可缺少的。
感激感恩:利他精神
有很多人認為,日式對話都是客套的說話為主。板橋令我明白,外國人誤以為是客套及格式化的說話,其實都是由心而發的,他常常說「美味しい」,我曾經問他:「有這麼好吃嗎?為什麼你每次都會把食物吃得光光的?」他說:「感謝烹調食物給我的那份心意,感激食物帶來的快樂,感恩可以一起享受進食的時光,這所有不是已經很美味しい了嗎?」一個90歲社長的智慧,令我充分體驗出日本人對恩的重視。
Ruth Benedict的《菊花與劍》書中提到,「恩」對於日本人來說是最基本的,人一出生就蒙受着恩,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最大的是皇恩,一個人應當為自己生在這個國家而幸運,應當對天皇懷有無限感激;然後是父母之恩,作為子女我們負有父母的辛苦養育之恩;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恩情,包括對老師、主人的恩情。當承蒙他人恩惠時,日本人在感恩戴德之時,也會感到誠惶誠恐。受了別人的恩,就是欠了別人的債,而欠了債就要還債,這便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所以日本人並不喜歡麻煩他人,他們並不想因為受了他人幫助而背上人情債。
板橋常說:「如果當年我有上戰場的話,相信我不會認識你,亦不會有這麼多經歷,更不能與大家一起走過昭和、平成到迎接今日的令和。我能活到今天,除了可能我命硬之餘,也不得不感謝國家及當年部隊中的伙伴,我要努力感恩有報答這個讓我有機會與大家成長。」日本這個民族對於恩的重視,深入骨髓。如板橋一樣,若是別人有恩於自己,報恩便是一定要履行的義務。而由於日本人敏感、細膩而內省的天性,這令恩的定義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日本人眼中也足以稱得上恩情,而一旦認定了這是恩惠,便非報答不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日本人在人際交往中常常保持着微妙的距離,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樂意熱情的出手助人。
結語
人稱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京瓷創始人、將日本航空起死回生的稻盛和夫認為,利他正是經商的原點。國際禪學大師洪啟嵩曾經於《邁向地球時代的企業家典範──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序中提到:「稻盛和夫先生期勉企業家應該要成為三好商人──對客戶好,對社會好,對自己好。企業本身正是最好的布施。更可以將企業,視為菩薩的布施行。一個企業的運作,最直接的布施對象有三者: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企業的員工及眷屬,及企業主自身及其家人。企業在營運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創造消費者、員工及其眷屬及自身及家人幸福的過程。而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則是所獲的福報。」
結合稻盛先生的理念再結集《金剛經》中的體會,洪啟嵩大師嘗試寫成如下的偈頌:「企業即布施,利潤即福報,輾轉善循環,共成淨世間。」從アテナ事務機的經驗看來,板橋亦是本着三好商人的精神,然而,アテナ事務機其實只是戰後日本個人企業發展的一個例子,戰後日本經濟復甦之快,成為大家爭相學習的對象,實有賴一班堅守日本傳統,維護日本民族的個人企業,他們堅守崗位,本着以人為本,以國為首的精神為日本創造神話。
アテナ事務機以長頸鹿為公司的吉祥物,用意為「要像長頸鹿一樣,看得高望得遠,以長頸收集情報,抓緊時代的步伐,但亦能低下頭彎下腰謙虚地誠心誠意為客人服務。」可惜,我這位好友於去年已經世緣圓滿,但在日本留學的日子能夠與他認識、學習,刻石流水,此恩情永藏於心。
參考資料:
- 王向華(2015),《友情與私利 : 一個在香港的日資百貨公司之民族誌》(初版),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
- Sakikawa, T. (2012). Transforming Japanese Workplaces. Palgrave Macmillan.
- Benedict、呂萬和、熊達雲、王智新、呂萬和(2012),《菊花與劍 : 日本文化諸模式》 (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 陳志誠(2002),《香港日本文化協會40周年特刊》,香港:香港日本文化協會。
-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96),《日本文化と宗教 : 宗教と世俗化》,京都: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原文部分曾發表於香港留日學友會50周年紀念特刊《刻石流水:戰後日本個人企業的經營哲學》(91至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