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社會,企業家都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以「市場化」為主題的經濟改革方案,在中國經濟活動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政府起更好的作用。儘管這並不表明政府會完全退出經濟活動(主要指國有企業部門的活動),但表明要把更多的權力下放給企業,把更多的經濟活動讓渡給企業。政府成為經濟活動的監管主體,而企業家則是直接主體。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提供有利的政治、制度和政策環境,為企業家提供動機和動力去專注於經濟活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裏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這些年的經濟實踐表明,最遺憾的就是忽視了企業家這個群體,好像政府自己才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到處碰壁,政府叫得響,但因為企業家的缺位,導致政策空轉。
應由企業家角度出發
在設計供給側改革計劃的時候,關鍵是要從企業家的角度來考量,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討論。
第一,企業家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因為安全是任何人最基本的需求。不管什麼情況,如果企業家感到其個人和家人人身安全都成了問題,企業如何發展,對其就毫無意義了。
第二,與之相關的是財產安全。企業家是資本的主人,資本的本質也就是多數企業家的本質。大部分企業家對環境極其敏感,一旦覺得不安全就需要尋找新的安全地方。
保障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是中國政府多年所努力要實現的目標,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為企業家提供穩定而有利的政治環境。例如「三個代表」理論容許和鼓勵民營企業家加入中共,給他們提供正常的政治參與管道。第二,更為重要的是制度建設,尤其是法制和法治。中國已經修改了憲法,憲法承認民營企業的合法性和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 《物權法》更是為民營企業和私有財產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保障。
不過,這兩方面近年來都在發生變化,主要受幾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是在制度建設上沒有多大的進步。保護企業家的法律制度並沒有發生多少變化,不能滿足他們的安全需要。第二,企業家普遍擁護反腐敗運動。儘管有些企業家的經濟活動涉及到不同形式的腐敗,但他們也因此深感不安全。一個清廉的政治環境顯然有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不過,反腐敗運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企業家及其財產的安全。例如,在企業家及其企業之間沒有明確的法律邊界,一旦企業家出現問題,不僅其企業而且其家庭都會捲入其中,導致企業活動的全面停頓與家庭和財產的不安全。
又如,在有些地方,腐敗擴大化(尤其是互相舉報活動),使得很多企業家深感不安全。過去沒有明文規定合法的政商關係,企業家和政府人物之間發生過在今天看來是不合法的行為,而反腐敗運動又沒有明確如何處理以往非常態之下發展起來的政商關係,導致一些企業家的恐懼。一旦官員出現問題,與之打過交道的一大批企業家就會處於恐懼之下。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