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斷被餵,人不斷被掏空

AI時代,人被掏空?學習像鑽石打磨,像瓷器燒製。關鍵在於掏空後如何補給。避免虛假的填補,放大AI沒有的人味、人情、人性、人慾,才是活出意義,點燃生命火花的關鍵。

上個月夢想學校開了一堂課,討論AI和人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我們聊到大型語言模型是被訓練出來的。你「餵」它愈多資料,它就愈能客製化地服務你。比如說把公司過去大賣的產品的資料餵給它,它就可以設計出類似的新產品。

這是AI的優勢。接着我們討論人的優勢。等到優、劣勢都討論完了,一位同學語重心長地說:「AI不斷被餵,人不斷被掏空。」

我們都有過「被掏空」的感覺。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事情排山倒海,時間杯水車薪。每一個訊息都緊急,每一天都不得已。

「掏」,本身不是壞事。鑽石要打磨,才能去除瑕疵。瓷器要高溫燒製,才能穩定美麗。

活着就會被掏,那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要賺錢養家,不是每個老闆或客戶都合情合理。

但掏到「空」,顯然不妙。每個人都在被「掏」,為什麼有些人「成功」,有些人「成空」?

就看被掏後有沒有補給。

人不斷被掏空,會變得更像機器,麻痹地重複例行公事。(Shutterstock)


某些選擇,表面上看起來是補給,本質上還是掏空。比如說大量吸取網路上的資訊、機械式地點開推給我們的每一首歌曲……這些動作在發生的當下感覺「補」,事後卻感覺「虛」。時間久了,我們便慢慢失去人味、人情、人性、人慾。

「AI不斷被餵,人不斷被掏空」,接下來會怎樣?

AI不斷被餵,會變得更像人,貼心地滿足使用者獨特的需求。人不斷被掏空,會變得更像機器,麻痹地重複例行公事。

任何重複的例行公事,遲早會被機器接收。這種態勢下,如果人還當機器,恐怕就被提前折舊回收。

當機器變得愈來愈像人,人也可以變得愈來愈像「活人」:放大人味、人情、人性、人慾……這些AI還沒有的特質。

11月那堂課下課後,說出掏空名言的那位同學跟我說:「課程非常有趣,碰撞出許多新的思想火花。謝謝你中午抽出時間跟我一對一對話,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我鬆了一口氣。你看,這位同學,並沒有被掏空!活的美好,在感受意義。人的美好,在點燃火花。

下個月我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聊「AI時代,重新做『人』」。到時候會像今天一樣冷嗎?不知道,也沒關係。我有一整個口袋的火花,可以溫暖一整個森林。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