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閉幕的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第26段論述到「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誠然,吸引外資一定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如何?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實事求是,才能制訂有效的策略和管理體制。
全球外商投資波動 正重組歸邊
踏入21世紀至今,全球經濟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今日最大的10個發展中經濟體,在90年代初期只佔全球生產總值約12%,但在30多年後的今天,已佔約三分之一。傳統的發達國家,其在國際事務的壟斷性話語權,正慢慢下降,全球向着更多元、平等、多維度地發展。
國際資本的跨境流動和投資,是透過多種形式和渠道進行的,包括股票和債券、收購合併、銀行貸款、海外企業直接投資等。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後者最為重要,因可為本國帶來新的資金、技術、人才、就業、管理、市場等,這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努力爭取的合作對象,本文集中討論跨境的企業直接投資。
事實上,全球跨境資本流動方面,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至今仍未全面恢復;而在外資企業直接對華投資方面,則自特朗普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後,對華風險上升,跌勢就更明顯。根據一份由國際貨幣基金會在2023年完成的報告,指出全球跨境企業直接投資由2000年代佔全球生產總值的3.3%,下降至2018年至2022年間的1.3%。至於那些在政治上支持俄羅斯發動俄烏戰爭的國家,其跨境銀行貸款和股票債券投資方面則分別大幅下跌20%及60%。
西方國家政治立場先行,已是清楚的事實,美國及其盟友已捆綁在一起,資金只在她們間流動,中國已差不多完全被屏棄。該報告再指出,在戰略性產業方面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下跌超過50%;到歐洲及亞洲的投資一樣跌,但跌幅少得多,特別在晶片方面,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也明顯下跌,但到美洲和亞洲其他地方,則大幅上升。
歐美到國內投資萎縮 香港一支獨秀
中國的經濟在疫情後復甦比較緩慢,關心的朋友都有所焦慮,更會提出為什麼中央遲遲都未有新的剌激經濟措施?至於對中國持偏見的人士,一方面當然繼續揶揄中國疲弱的經濟狀況,更不時落井下石。在外界質疑中國經濟表現和持續性的議題上,經常被做文章就是有多少外資流出的問題。
當中國經濟出現不穩時,外資減少流入甚至流出,這是正常現象。再者,當中國經濟不斷開放,人民幣和證券市場等出現波動,有熱錢大進大出,這是無可避免的,中央當然更需要小心處理。
根據中國商務部在2023年公布有關外商直接投資的報告,2022年在中國新成立的海外企業約39000家,數量比2021年下降19.2%,其落實投資金額達1891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4.5%(見表1)。這相對2019年總投資金額,上升34%。這項統計數字只包括了在中國當年新成立外資的直接投資,那些已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當年如果增加或撤減投資,並沒有包括在內。
這些投資數字雖然略有上升,但有兩點是必須關注的。首先,數字顯示歐美國家到中國的直接投資比例已大幅下降,例如美國在2019年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佔其全球的海外直接總投資額13.3%,至2022年只佔0.1%,英國亦由7.7%下降至0.1%,韓國亦由15.6%下降至9.5%。事實上,英美企業到中國的新直接投資,已差不多清零。再者,中國現在更依賴香港作為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佔總額72.6%。香港的貢獻愈來愈重要,當然可喜可賀,但過度集中,未必是好事。
香港作為國內最主要的外資來源,資金無論來自本地的香港企業,或是香港作為不同來源海外資金的中間聯繫人,甚至擔當國內企業資金的旋轉門,其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情況非常複雜,中國商務部必須詳細分析這些不同背境,來自香港的直接投資。一方面可以更清楚評估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另一方面,當執行三中全會決定深化外資管理機制改革時,能有更好的基礎作依據。
高端服務投資快速增長 正是香港強項
在習近平主席號召推行中國式現代化下,提高新質生產力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我們須關注進入中國外資企業的高技術內涵。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報告,在2022年,外資新企業投資在高技術產業金額的比例為36.1%,比2019年上升8.3%,增幅全部來自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則維持在約9.5%(見表2)。
高端服務業,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正是香港的強項。試舉一項重要的例子,在大灣區各大城市提供土地和財政支持下,香港各大學已先後大量投入人力和其他配合的資源,快速在大灣區拓展高等教育(見表3),可算是近年最成功吸引到國內的境外高端服務業直接投資。
香港在其他領域的高端服務業,包括金融、專業服務、醫療、環保、物流等(例如在蛇口和鹽田的貨櫃碼頭、東莞的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廣州的各國際金融機構後勤服務中心等),到國內投資也是非常可觀的。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