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低軌衞星 打造智慧北都

北部都會區發展必須將建設通訊設施視為重中之重,以支援區內創科、商貿、教育,以及康樂和現代漁業的發展。而特區政府必須具備前瞻性眼光,將低軌衛星通訊普及化納入發展規劃,提升5G和未來6G的覆蓋率。

香港的通訊設施先進享譽全球,本地5G網絡覆蓋率更達九成人口,遠勝不少經濟體。儘管如此,筆者近日與北區議員交流,獲知原來在北區內不少偏遠地區的居民,仍然面對接收訊號不穩、上網速度緩慢等問題,部分家居更因網絡覆蓋不足,甚至沒有上網服務供應。

數碼鴻溝影響教育及生活

其實特區政府亦意識到問題所在,為改善這一狀況,在2018年推出了「擴展光纖網絡至偏遠地區鄉村資助計劃」,旨在將光纖網絡擴展至鄉村地區。然而,計劃已實施六年,北區議員卻指還有許多鄉村依然面對不少上網問題。

根據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儘管已有159條鄉村成功連接了新建的光纖網絡,但全面覆蓋仍需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不過就算光纖能入村,也不等於光纖能完全入戶。

網絡服務不足,連接不穩及網速緩慢嚴重影響區內居民日常生活,包括學生網上學習,構成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的不健康現象。筆者特別關心這教育問題,它對香港的長久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政府不容掉以輕心。

通訊設施為北部都會區發展關鍵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政府鋭意打造北部都會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商業區(CBD),利用區內的地理優勢,與深圳在經濟、創科與文化全面互聯互通,推動大灣區全面發展。因此,北區議員對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尤其關心。北部都會區規劃中的四大發展區中,有三區位於北區區議會範圍之內:創新科技(創科分區)、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口岸分區)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區(生態分區)。促進數碼經濟是大灣區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北部都會區的網絡設施和服務非常關鍵。

在商言商,基於經濟回報的原因,估計網絡供應商會優先投資發展創科及口岸兩分區。有見及此,筆者較為擔心的是生態分區連同鄰近大鵬灣的網絡服務。除了此分區內部分村落通訊及上網問題之外,分區將會大力推廣藍綠康樂旅遊,而鄰近的大鵬灣亦會發展現代漁業,它們均需要優質的通訊設施及服務。例如,康樂旅遊可由風帆、衝浪,以至出海、遊艇宴會(俗稱「船P」),當中各持份者同樣地都有上網需要,包括檢視天氣預報、運動紀錄、海上通訊等,網絡服務都派上用場。

去年華為推出全球首款可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Mate60 Pro,平民百姓使用衛星通訊不再遙不可及。(Shutterstock)
去年華為推出全球首款可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Mate60 Pro,平民百姓使用衛星通訊不再遙不可及。(Shutterstock)

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提到了要持續推進《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包括在黃竹角海和大鵬灣新魚類養殖區發展深海養殖。現代海上養殖以中央控制設備實時採集天氣、水流等環境數據、精準投餵餌料、監測魚類健康狀況等,均依靠數據聯通,對於通訊網絡有剛性需求。內地大型漁場自設5G通訊設備,但香港海上養殖規模不能相比,依賴私人網絡供應商,可能是更便捷的選擇。

再者,北部都會區將發展成為新世代的智慧城市,無人車、物聯網等人工智能系統必定會被廣泛應用。按照《2024年施政報告》所定政策,特區政府近期組成跨部門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主持,並於上月初召開了首次會議,指出將優先開放北部都會區及大鵬灣的空域,發展低空經濟。這目標又一次反映出通訊設施及服務特別在跨境互聯互通方面的效率,對香港智慧城市發展舉足輕重。

展望未來,新一代通訊應用將不止於光纖網絡及無線通訊技術,我們必須放眼於低軌衛星的廣泛應用。以前使用衛星通訊設備費用及成本相對較高,去年華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Mate60 Pro,平民百姓使用衛星通訊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低軌衛星通訊覆蓋廣、延誤少,利用低軌衛星作為發射5G及未來6G訊號的骨幹網絡,其效能表現將會更加卓越,助力全球數碼經濟發展,所以香港亦應緊密關注其發展。

總而言之,北部都會區發展必須將建設通訊設施視為重中之重,以支援區內創科、商貿、教育,以及康樂和現代漁業的發展。而特區政府必須具備前瞻性眼光,將低軌衛星通訊普及化納入發展規劃,提升5G和未來6G的覆蓋率,打造北部都會區成為粤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的典範。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