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港獨」者真有能耐搞和平公投?

要成為北愛共和軍抑或是蘇格蘭民族黨,只是這些鼓吹「港獨」年輕人一念之差的選擇。
撰文:陳莊勤
 
最近《紐約時報》報導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爭取籌組政黨,希望以此為平台用十年時間在香港推動「港獨」公投,讓香港選民決定是否在2047年(亦即一國兩制50年不變終結的年份)從中國分裂出去。
 
另一方面,新上任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及學生會刊物《學苑》新任總編輯顧博謙均表明個人支持「港獨」,並且認為是香港的可行出路。
 
以前在大學校園裏主要是一小撮激進學生主張、閉門討論的「港獨」議題,現在已有人有意識有計劃地帶進社會,希望引發更多人討論。事實上,農曆年初一旺角發生的街頭暴動,組織者所鼓吹的便是與港獨無異的激進本土主義、香港前途自決主張。
 
面對這一股來勢洶洶,而且有為數不少年輕人接受的思潮。以分離主義者標籤,在輿論上加以打擊。但輿論上的攻擊並不能遏止「港獨」思潮在年輕人中蔓延。
 
既然這些激進年輕人提出,交由香港選民決定是否在一國兩制實行50年後,把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那麼便必須不單與這些激進年輕人、甚而應與廣大年輕人在法理與政治層面上討論2047年後「港獨」的可行性。
 

理性嚴肅討論破惑

 
打破忌諱,公開理性嚴肅討論「港獨」議題,可以制止「港獨」議題成為一小撮激進分子和別有所圖的政客爭取政治籌碼的炒作,把嚴肅的「港獨」議題操作為沒有展示正反優劣現實內涵、只有蠱惑人心的激情口號。
 
1997年7月1日前香港是英國殖民地。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簽署有關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聲明》中,第一條中國政府申明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第二條英國政府申明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中國。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與英國在其他地方或東南亞的殖民地不同。香港是英國通過條約從清廷手中奪取香港的管治權,是通過與一個統一主權國家政府訂立條約從一個統一國家獲取部分土地管治權的殖民地;而不是如在印度、中美洲、非洲或東南亞般對原來沒有統一主權國家政府管治地區霸佔及進行殖民統治。因而,殖民地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並不是如英國其他殖民地般遇到的,殖民地原住民的脫離英國統治的獨立要求,而是面對原來對香港具有主權的宗主國政府要求歸還管治權的要求。
 
日本通過1895年《馬關條約》從清廷手中奪取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50年後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政府,而不是讓台灣獨立,也是同一道理。
 
歷史上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統一主權國家的一部分。任何未經中國首肯要求香港獨立的行為,在中國政府眼中都是分離主義,與武裝鬥爭爭取獨立超過半世紀的西班牙巴斯克分離主義、或在2005年解除武裝前以武裝恐怖活動爭取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統治的北愛共和軍,在本質上沒有分別。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