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打造與紐約、倫敦比擬的文化產業 陳坤耀: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壞變化

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中,唐英年被問到資金問題時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陳坤耀教授被問及特朗普上台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他表示不擔心。

灼見名家傳媒慶祝成立十周年,11月11日(周一)假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周年論壇暨十周年慶典,邀請了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以及多位極具影響力的演講嘉賓,剖析最新的國際形勢及香港發展。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主講,資深媒體人郭一鳴主持。

唐英年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必須推進產業化,如要靠政府不斷支撐,發展空間不大。
唐英年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必須推進產業化,如要靠政府不斷支撐,發展空間不大。

靠政府支撐 發展空間細

唐英年表示,西九文化區有今天的成功,全賴社會各界支持,M+成立三周年以來已有超過500萬觀眾入場參觀,七成是外地人,包括內地人。他表示,文化創意產業除了帶來心靈和生活享受外,更必須推進產業化,如要靠政府不斷支撐,發展空間不大。要衡量產業化是否成功,他認為GDP份額可以是其一。目前金融業佔GDP 22%,貿易業佔16%,航運業佔5.8%,文化產業佔4.5%。他認為不出10年,文創產業必定可達到10%,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例如今天的父母不再阻止學生入選文科,愈來愈多年輕人參與這個市場,包括投身幕後人員和觀眾群。

唐英年提到,金融業上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紐倫港」,而在文化上更早在2020年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市場。「數字是最誠實,產業同仁默默耕耘,香港可以成為國際級文化藝術之都。」再者,香港有一國兩制優勢,早前西九舉辦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便成功邀請了世界各地多個具影響力的文博機構代表來港擔任講者,並且與超過20間享負盛名的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充分體現西九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獨特魅力。「有西九之後,香港打文化牌變得更加亮麗,可以和世界一流機構並駕齊驅。」

唐英年表示,知道香港財政緊絀,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同時不增加政府負擔。(Wikimedia Commons)
唐英年表示,知道香港財政緊絀,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同時不增加政府負擔。(Wikimedia Commons)

香港策展優秀 說好文物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言「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唐英年表示,西九獨特之處在於策展動人。比如早前舉辦的三星堆文化展覽,文物數量和分量不及內地,但遊客也紛紛來港,連故宮博物院院長也稱讚西九說故事說得十分生動,比內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觀眾也比較容易吸收。他表示,「現代人的集中力時間(attention span)很短,西九要像網上視頻一樣,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要爭取到人的注意」。

被問到資金問題,唐英年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首要目標是為社會服務,香港要不斷思變。他說到,《施政報告》、三中全會以至上周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座談會都談到要改革,引領社會發展。他表示,倫敦的文化產業就業人口佔總人口16%,而且以往的資助項目已經上馬,成本回收高達62%,全球第一,所以相信香港也可以達到佔GDP份額10%。他說,知道香港財政緊絀,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同時不增加政府負擔。

陳坤耀教授相信,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對資本市場會較放寬,令美市場看好。
陳坤耀教授相信,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對資本市場會較放寬,令美市場看好。

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很壞的變化

郭一鳴問到陳坤耀教授關於中美選舉及特朗普上台的看法,陳坤耀表示,這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大變局,但他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很壞的變化。因為美國民主黨對中國革新的影響更深更遠,美國重返亞洲是由民主黨奧巴馬及希拉里時期開始的,反為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商人出身,陳坤耀相信,他對資本市場會較放寬,令美市場看好。

第二點,是地緣政治。美國換班,共和黨上場,可能會對世界地緣政治管控也會放鬆一些,黨內的看法及行動也較一致,會聯手西方、南韓、日本一起行動。不過,有一點是,特朗普性格較為自我自大,他不是在平等位置去看歐盟,對北約義務及約束的承擔也不太認真,這些特質由他上一個任期已經存在。

所以,陳坤耀分析,中國有機會分開不同戰場,逐個擊破,特朗普上台會強硬對華增加60%關稅,對全球各國增加10%關稅,人人有份。從地緣政治上來看,有中國、七大國集團G7,南韓與日本,俄羅斯、古巴以等一眾中間國家,資源、人口、和錢財多的國家有沙特、中東、巴西、包括印尼的東盟、印度等共多達七億人口,都可以隨時向美國霸權說「不」,她們都可以跟中國加強經貿關係。

陳坤耀表示,我們香港資源有限,可用有限資源去提升管理軟技巧,如昔日的日本品質圈。
陳坤耀表示,我們香港資源有限,可用有限資源去提升管理軟技巧,如昔日的日本品質圈。

用有限資源提升管理軟技巧

郭一鳴又問到陳坤耀對於兩大之後興起的熱話──新質生產力的看法。陳坤耀教授是新興經濟體研究的前輩,他在1970年代曾以亞洲四小龍崛起的現象,去剖析全要素生產率(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的看法,所以他再三強調:「新質生產力不是講生產力(production)或生產量,或者一定要通過新產業、新發明科技才能實現」、「由第一天起中央就通過《人民日報》指出,新職生產力是全要素生產要素的大幅提升。這些生產要素包括人力、機器、投資,要達到1+1=4~5的效果,就謂之新質生產力。」

陳坤耀解釋,我們香港資源有限,可用有限資源去提升管理軟技巧,如昔日的日本品質圈,也可令生產率增加。小島經濟學,通過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效益,也可以是我們背靠中國,聯通世界下可以實現的獨特優勢。

按此瀏覽更多十周年論壇系列文章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