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理工大學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以「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為題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論壇於11月30日舉行,雲集全球超過10個國家及地區近40位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領域的頂尖學者和思想領袖,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對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各個方面的影響,以及院校之間的合作機會,攜手應對全球挑戰,迎接機遇。
活動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區總裁Simone Dilena,以及理大校長滕錦光。
人工智能時代改變社會,理大將培育引領者
施俊輝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將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框架。隨著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的成立,特區政府旨在推進香港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香港亦與世界各地高等教育院校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進行人工智能研究。香港具有促進創新和研究的優良學術環境,同時受惠於內地的大力支持,是學習人工智能或開展相關事業的理想地點。」
雷添良致辭時表示:「革命性的人工智能為高等教育界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我們有迫切需要重新審視教與學的模式。為抓緊新時代的機遇,我們是時候攜手合作,促進高等教育邁步向前,並造福廣大社群。我有信心,今天的論壇不單將引領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路向,也將塑造未來學習的型態。就此,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主要措施之一,乃設立科教創新基金,支持大學合作項目應對教學模式的轉變,推動各方在共同目標下齊心協力、集思廣益、眾志成城,發揮團結一致的精神,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
Simone Dilena致辭時表示:「人工智能雖然已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有好一段時間並未引起廣泛注目,隨着過去兩年迎來飛躍式的發展,已徹底改變高等教育的格局。今天舉行的論壇匯聚全球高等教育界領袖,通過這個重要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討如何把人工智能所帶來態度和概念的轉變,帶進全新錯綜複雜的發展局面。」
滕錦光致辭時表示:「今天舉行的論壇恰逢其時,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影響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作為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理大將培育人工智能時代的引領者作為首要任務,而且是全球首家將人工智能納入本科生必修課的大學。今年較早時間,理大已成立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系,明年將成立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以鞏固其在新興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這一系列舉措旨在助力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為國家的創科發展作出貢獻。」
學界業界領袖對談,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研究應用
上午舉行的兩場「學界領袖對談」邀得來自香港、內地及海外高等院校的校長及管理層成員,就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領導力;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促進創新與共融的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與會學界領袖就如何有效地把人工智能融合到教學和研究分享最佳實踐經驗,包括協助來自弱勢社群的學生克服學習障礙;以及高等教育機構在平衡人工智能的潛在機遇和倫理風險之下,將人工智能整合到學術政策和課程提供建議,其間更強調加強學界和業界合作夥伴關係對擴大人工智能應用和創新的重要性。
四場小組討論環節則由多位本地和海外學界及業界領袖主講,圍繞人工智能對推動教學、研究、創新創業和造福社會的關鍵作用,分享真知灼見。與會講者強調,高等教育機構應制定長遠策略,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要求;審視各地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的制定、監管和策略,建議促進官產學研合作,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以應對全球挑戰;與此同時,更提出在大學建立創新創業文化推動科技發展,亦探討了人工智能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福祉的重要性,並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可持續農業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的應用案例,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席間更討論了高等教育機構如何與業界、非牟利機構及本地社區合作,運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回應邊緣社群人士的特殊需求。
人工智能推動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前景與挑戰
在以「人工智能如何推動研究工作」為題的小組討論環節中,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化學科技講座教授黃永德表示:「我認為理解和教育是應對人工智能濫用問題的關鍵。人工智能是一種強大的工具,但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反後果,因此盡早開展相關的教育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全球性挑戰,國際間的合作與資料共用尤其關鍵,其中藝術、科技、文化和娛樂產業都是激發合作的良好領域。展望未來十年,我很期待看到人工智能可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提升人類的幸福感。」
而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變革」的小組討論環節,理大高等教育研究及發展院院長、學習科學與技術講座教授胡祥恩表示,人工智能工具能輔助學生學習,減輕他們的負擔,但這同時導致一些學生依賴它來完成作業。他續指,推廣人工智能工具應以幫助學生學習、幫助老師教學為目的,不是取代教師的教學角色,而教師在教學評估中亦必須保持謹慎,「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雖然我們可以迅速獲取大量資訊,但其準確性常常被忽視。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內容就有機會包含錯誤,學生必須學會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偽,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這是需要持續的訓練與發展。」
專家對談探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隨着近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大模型的開發和部署,高等教育機構將在構建可持續和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扮演重要的角色。三位知名人工智能學者,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清華大學智慧科學講席教授及智慧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及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以「邁向大模型時代: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機遇和挑戰」為題進行專家對談,從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現況、發展潛力和挑戰,探討其蓬勃發展如何為全球帶來寶貴的經驗和指導,以及國際關係如何影響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
楊紅霞教授認為中國正處於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在世界處於領先位置。其中,大語言模型能處理大量文本數據,生成高質量內容,推動智能客服、內容生成和語言翻譯等應用的加速實現;小語言模型則在特定領域中展示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計算成本,特別適合金融、醫療和教育行業的需求。楊教授並對語言模型的去中心化表示關注,她認為這一趨勢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增強用戶對技術的信任,促進數據自主權,並強調未來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應更加注重技術的實用性及倫理考量,以確保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帶來積極影響。
會場展示創新科技成果,嘉賓可參觀頂尖研究中心
會場更設有教育與創新科技展覽,展示多個由理大學者領導的科研項目,包括運用邊緣人工智能技術的食物品質檢測系統、管道缺陷檢測機械人、「最後一厘米」無人機包裹遞送方案、人工智能輔助時裝設計的項目,以及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輔導平台等。
理大亦安排與會嘉賓參觀校內多個先進教學設施和頂尖研究中心,包括為教學和研究帶來嶄新可能性的全球首個六面CAVE平台大型延展實境混合教室「混合沉浸式虛擬環境」(HiVE)、航空服務研究中心,以及多次參與國家及國際深空探測任務的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