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師心態的反思:在考試與全人發展之間的兩難抉擇

香港教師在當前的教育體制面對兩難困境:一是考試成績的壓力,二是價值觀教育與全人發展的需求。期望教師同工能從根本改變對學時和課時的看法,理解到學生的成長不僅是學科範疇的成績積累,還有價值觀的培養過程。

在香港的教育體系中,課程安排緊湊,學業壓力大,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標準,導致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學習重心放在考試的內容上,認為學生學科上的學習,比生活技能和正確價值觀重要。考試至上的心態有沒有跟全人發展的意念背道而馳,而應試教育如果真的存在,價值觀教育和生命教育在課程體系中,又有否無意間被放輕,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考試壓力下的心態:效率至上

不是教師特別喜歡追隨考試的步履,只是教育制度中滿布具篩選功能的考試,教師、學校、家長、小孩都在面對着社會和機制所帶來的壓力。說我們不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聽來明顯也是謊話;說我們不重視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價值觀,也不太像是真心話。學業成績會寫在成績表上,根據嚴謹的評分標準呈現,並發揮篩選的功能。因此,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把學生的學術表現看得較重。如果真的要選擇:選三個小時的常規課堂,還是選三個小時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如人生大富翁,結果不言而喻。

教育局在2021年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下稱《架構》),強調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將12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團結」和「孝親」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同步參考教育局公布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下稱《指引》),當中「正確價值觀和態度」和「共通能力」納入在七個學習宗旨當中,與「學習領域的知識」和「語文能力」等看齊;加上《指引》把「價值觀教育」和「全方位學習」列入七大重點,足見新世代的教育體系對全人發展的重視,讓學生能獲得學術成就之餘,又能建立健全的人格,成為具責任感的公民。

價值觀教育的缺位:學科壓力下的犧牲品

在應試教育且緊迫的課時下,體驗式學習有時會被視為次要任務。部分教師可能認為價值觀教育雖有助學生長遠成長,但卻與短期內的成績表現形成對立。考試成績是學校、學生與家長都高度關注的指標,因此有些教師感到無奈,只能將更多時間花在有形的學科教學,而放輕那些在評估中不直接呈現的無形成果。這種取捨,反映現行應試制度與全人發展理念之間的深度矛盾。

事實上,培養學生的價值觀,關心學生的生命成長,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指引》所強調的「全方位學習」,正是希望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獲得全面的成長。因此,價值觀教育並不應該被視為奢侈的補充,而應是跟學科學習同等重要,是塑造學生人格與價值觀的關鍵環節。

教師角色的轉變:合力共育

在現行的教育體系中,教師的角色或須重新審視和定位。學生的學習時間並不是某一學科的專屬資源,而是整個學校團隊共同分享的寶貴時間。教育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傳授,也是全人發展的培育過程。近年大部分同工都意識到,教師有責任共同促進學生的整體成長。

要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架構》指並非單靠某一門課程或某一個活動就能達成,而是依靠學校形成的協作文化,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配合,共同推動學生在情感、生活軟技巧和人格培養上取得進展。這種「合力共育」的理念,不只要求學生在課室中上課。

例如,當生命教育組安排體驗式學習活動時,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些活動並不是對學科教學的干擾,而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學習如何關愛他人、承擔責任,並在生活中實踐正確的價值觀。

在考試與全人發展之間尋找平衡

在應試教育和全人發展之間找平衡點,是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當前的教育制度確實強調考試成績,但這並不意味着價值觀教育應該被忽視。事實上,成績與全人發展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兩者可以相輔相成。通過價值觀教育,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處理壓力、如何有效管理時間,這些技能跟他們的學業成就息息相通。

《指引》指出,學校應該將價值觀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教師可重新審視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全人發展的引導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科表現,還要留意他們的道德培育。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例如,在英文課有關天災的課題中,跟學生籌備義賣活動;在數學科「一公里有多少」的步行體驗中,把堅毅和勤勞連繫生活。

轉變心態,實現價值觀教育的全校參與

香港教師在當前的教育體制面對兩難困境:一是考試成績的壓力,二是價值觀教育與全人發展的需求。期望教師同工能從根本改變對學時和課時的看法,理解到學生的成長不僅是學科範疇的成績積累,還有價值觀的培養過程。

《架構》和《指引》已經為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採取措施,將這些理念落實到日常教學當中。通過重新調整教學重點,並與其他教師和學校管理層密切合作,幫助學生實現真正的全人發展,讓學生在學術上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成為具備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公民。希望教師同工能盡量跟隨《指引》所述:「課堂內外、全校參與」,讓價值觀教育在香港的教育體系中落地生根,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價值觀教育主任、訓育及輔導主任,服務小學教育超過20年。於《星島日報》、《香港仔》、《教育佳》等報章以筆名「香橙老師」撰文,分享對教育的所思所想。香港教育大學小學教育榮譽學士,香港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熱衷鑽研腦基礎教學法和正面管教策略,為香港腦基礎認證教師、正面管教家長和學校講師、NLP高級執行師和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