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加劇社會分裂 媒體老闆則陷行業分化

2024年美國大選,無論結果如何,都是美國政治史上的濃厚一筆,甚至可能在很多方面是轉捩點。要問的是,不喜歡特朗普的媒體老闆,將會如何跟他「合作」。

美國總統選舉鹿死誰手,相信點票有了結果也會出現紛爭,社會的分化程度無以復加。美國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一言難盡,但一向秉持獨立言論的新聞媒體,卻被捲入一場能不能堅持獨立言論的紛爭──《華盛頓郵報》社論編輯擬就支持賀錦麗的社論,被老闆禁止發表;多份大報更改過去為特定候選人背書的傳統。

肩負為民請命責任的報業,與在混亂情勢下需要為讀者指點迷津的新聞工作者,他們都亂了陣腳,美國民眾不亂才怪。究竟這個亂局會持續多久、是否顯示美國從此向另一個軌道發展,見仁見智。而這個轉捩點對新聞人意味着什麼,值得關注。

《華盛頓郵報》10月25日的聲明炸開了鍋,該報表示要回歸原本,不再為總統候選人背書。該決定公布後,一批包括普立茲獎得主羅賓遜(Eugene Robinson)和前社論副主編馬庫斯(Ruth Marcus)在內的《華郵》專欄作家發表譴責聲明。

曾為《華郵》贏得獨立言論標竿的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也提出批評。記者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寫道:「我們尊重社論版的傳統獨立性,但距總統大選僅剩12天,這一決定忽視《華郵》關於『特朗普對民主構成威脅』的報道。《華郵》曾仔細調查特朗普當選,可能對美國民主造成的威脅和損害,當下卻停止為賀錦麗背書,這令人震驚和失望。」

《華郵》對特朗普的報道基本上是負面的,言論版也刊登很多批評特朗普的文章。(Shutterstock)
《華郵》對特朗普的報道基本上是負面的,言論版也刊登很多批評特朗普的文章。(Shutterstock)

報章改變表態傳統 予人一種暗示

美國報章新聞部的結構是,負責採訪報道的編輯部,與負責撰寫社論和選用評論文章的部門,互不干涉。但從《華郵》記者的譴責聲明看,卻又顯示兩個部門應該同仇敵愾。其實,《華郵》宣布不再公開支持候選人,是老闆的意思。

《華郵》的老闆貝索斯(Jeff Bezos),是亞馬遜的創辦人與老闆,從過去的言論與捐款紀錄看,是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華郵》2013年被他收購,而該報對特朗普的報道基本上是負面的,言論版也刊登很多批評特朗普的文章。

一份報章不公開表態支持大選其中一名候選人,是一種政治立場,或者是一種辦報理念,任何選擇都無可厚非。但過去一直支持民主黨,這次一改傳統,報人十分清楚,這會給人一種「暗示」──不支持民主黨,實際上會被認為是支持共和黨的一種「掩飾」做法。

支持任何一方等於得罪另一方,怕得罪人的解釋也不成立,因為《華郵》在過去12次大選中,11次支持民主黨, 1次不表態。或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可以支持民主黨,但賀錦麗實在不敢恭維;二是怕特朗普打擊報復,因為他的言論與行動有往績可循──2019年特朗普任期內,亞馬遜在國防部的一份巨額招標中勝券在握,最後卻是微軟中標。但這也缺乏說服力,因為貝索斯富可敵國,2023年福布斯全球富人榜,他排第三位,不會因為政府合約而指示《華郵》屈服。

同樣耐人尋味的還有,《洛杉磯時報》過去4次大選都公開支持民主黨,這次回復到之前的不表態。擁有逾200份地方報章的Gannett報業集團,以及另一個較大的報業集團Tribune,今年拒絕旗下報章公開表態,所列舉的理由都不充分,都是老闆在干預。

特朗普在上次競選以至在任總統期間,不再依賴由傳統媒體以新聞去報道他的意見,而是每天自由發揮公布幾則社交媒體帖文。(Shutterstock)
特朗普在上次競選以至在任總統期間,不再依賴由傳統媒體以新聞去報道他的意見,而是每天自由發揮公布幾則社交媒體帖文。(Shutterstock)

報業的公民責任

「遺世獨立」的只有《紐約時報》,該報在日前的編輯部聲明中表示:「你們已知的特朗普,他不配領導(美國),小心他,聽聽那些最熟識他的人怎麼說,他嘗試過要推翻選舉結果,仍然是對民主政制的威脅……他毫無底線地撒謊,如果他當選,他會利用職權去打擊異己,他會為貧困者、中產和僱主帶來災難。」旗幟鮮明公開支持賀錦麗的,還有Bloomberg。

報章賣的是news and views(新聞資訊與觀點)。這是報業傳統的公民責任,以專業的態度為民請命,特別是在政治混亂的情况下,提供專業的政治看法,以正視聽。然而,所有市場調查都指明,報章社論是最少人看的內容。究竟這種表態是政治氛圍的表現,還是對選情有輿論引導的作用,還需要研究。

特朗普的名言是「媒體是人民的敵人」。他之所以理直氣壯地公開與報業或新聞界為敵,每遇批評時都指摘是假新聞,是因為他「深明大義」,認為傳統報章甚至電視媒體對選民的影響已經喪失殆盡。所以他膽敢主動攻擊記者和報章,最新的說法甚至是不介意記者被槍擊。

特朗普縱勝選 也不能否定傳統媒體存在

特朗普在上次競選以至在任總統期間,不再依賴由傳統媒體以新聞去報道他的意見,而是每天自由發揮公布幾則社交媒體帖文,直接跟支持者溝通。他顯然是認為這種做法行得通,而且能夠發揮最大效果。馬斯克和他的社交媒體X,全力為特朗普助選。社交媒體對選情的影響,相信會有很多研究來說明。

2024年美國大選,無論結果如何,都是美國政治史上的濃厚一筆,甚至可能在很多方面是轉捩點。但選舉過程中候選人的競選說法,不可能在選舉後都成為真實。特朗普當選與否,他也不會發動世界大戰。即使他當選,也不能從此宣布傳統媒體沒有存在的必要。反而要問的是,不喜歡特朗普的媒體老闆,將會如何跟他「合作」。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