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多元集團難成大事 性格缺憾中國惹禍

在英國康沃爾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結束。林行止認為,中國已成西方民主國家的共同「敵人」,歐盟諸國要與中國「合作」,不過是「又傾又砌」而已。

七國集團(G7)在英國康沃爾為期3天的峰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傳遞了什麼訊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認為,倫敦《每日電訊》的新聞題目寫得最中肯:〈應對中國七國意見不一 拜登呼籲國際協力調查新冠肺炎源頭──拜登強硬打壓中國之願不遂 不得不與其他領袖妥協〉。

他指出,不想和中國對抗而傾向合作的是歐盟三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同聲同氣」的「盟友」在這種重大問題上意見分歧,適足證明「國國為己」是天下至理,這亦是他認為多元集團國組織辦不了「大事」、「零集團」將成主流的原因。

中國已成「民主國家」共敵?

他認為,G7峰會儘管在「正面和中國對抗」上意見不一,但與會國仍一致同意「呼籲中國尊重新疆地區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中英聯合聲明》訂明香港應享的權利、自由與高度自治」,這類「呼籲」,將成為傾向和中國合作國家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這份長達25頁的《聯合公報》,提及「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及「極度關注東海和南海的情況」,但沒有如會場外把這些海域的緊張源頭直指中國,「可知歐盟諸國對中國市場念念不忘」。至於目的在與「一帶一路」分庭抗禮的「建構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竟未見於《聯合公報》。林行止斷言,「多元集團國組織已式微,於茲又得明證」。

很明顯,七國集團對中國的取態未能統一,「說明中國的確已是不易對付的強國,其能與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各走各路,看來無法扭轉」。但是,林行止又認為,中國已成西方民主國家的共同「敵人」,歐盟諸國要與中國「合作」,不過是「又傾又砌」而已。

未富先驕終成眾矢之的

有關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林行止認為主要是兩項「性格特徵」造成:

一、「未富先驕未強先霸的基因」,當權者高高在上、「紆尊降貴」的態度,「肯定會引起有自尊心者的反感以至抗拒」,例如2013年9月10日《環球時報》的「社評」〈東京辦奧運會中國人樂觀其成〉,以「前輩教訓後生小子的口吻,叫日本人『懂事』、別『惹事和鬧事』──弦外之音是,若日本政要仍高調參拜靖國神社而政府在海島主權上製造事端,東海和平便無保證」。然而,日本政客高調、低調或變調參拜靖國神社,仍然「絡驛於途」;中國又能有什麼「具體」反應呢?答案是只有不起任何作用的文宣!

林行止認為,「這種高高在上的架勢,一樣可於香港見之」。近月在港京官作出多次「一言而為香港法」的講話,便是顯例。京官不作任何「諮詢」,亦不經立法機構參詳、討論便直接向港人下「指示」,正是引起年輕一代反感的原因之一!

二、作為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中國確有足以自豪的多方面成就,依常理應有「厚積薄發」的修養,可惜,北京的文宣「與此背馳,不論大事小事都大吹大擂,自己臉上貼金,中國有今日的這點成就便有領引世界之意」,結果適得其反,惹來西方「列強」的「圍中」。

他建議內地大小官員應學點深藏淺露之道,不久之後,如無意外,中國繼續向前發展,外國便會懷欽佩甚至仰慕之心,自動自發述說中國好故事了。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