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NBC全美經濟調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最新民調結果,51%的受訪者贊同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比第一季度上升了6%,不認同的比例則下降6個百分點到36%。這是特朗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民調首次出現過半數美國人支持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而且比奧巴馬總統首次上任後同期所獲的滿意度高出1個百分點。54%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很好或非常好,創下CNBC這份民調十年來的最佳紀錄,43%的民眾認為經濟普通或不好,締造了本份民調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
最近,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再次升級,不僅「點射」中國,而且是「掃射」歐盟。除了對中國的關稅戰此起彼伏、不斷加碼外,美國還宣布對主要交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徵收鋼鋁附加關稅。貿易戰還從鋼鋁向其他領域延伸。如6月22日,特朗普就威脅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20%關稅。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表明,關稅戰是雙輸。5月3日,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在內的1,100多位經濟學家聯名致信特朗普和美國國會,警告美國政府不要採取加徵關稅的保護主義政策,避免重蹈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覆轍。88年前的1930年,1,028名經濟學家曾寫信敦促美國國會拒絕保護主義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但國會還是通過了。實施該法案的直接後果是使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
既然理論和歷史都反對關稅戰,為何特朗普還是要堅持這樣做?特朗普是擁有超強的底牌,還是出於意氣和無知?從美國最近的經濟新聞來看,美國經濟正在發生某種變化,使得特朗普打貿易戰的本錢增多。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產生誤判。
充分就業,特朗普多了商戰本錢
美國勞工部6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失業率降至3.8%。當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22.3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的19萬個。如此低的失業率,在美國歷史上非常罕見。上一次是發生在18年前的2000年,當時還是網絡泡沫時代;而再往前,就要追溯到1960年代末期了。美國民意調查機構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進行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目前68%的美國人認為,只要願意,美國任何居民都可以找到工作。該比例為歷史最高水準。
在就業結構上,也看上去很美。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繼從4月份的6.6%降至5.9%,與白人失業率(3.5%)的差距也降至了自1970年代勞工部發布失業率以來的最低點。這意味着,處於美國底層的非裔的收入在提升。
與此同時,使用食物券的美國人自特朗普上任後下降7.8%至4,008萬人,創下2010年2月以來的八年最低位,同時也較2013年高峰的4,700萬人下滑近15% 。這些都有助於緩解長期困擾美國的族裔矛盾與貧富差距。
對此佳績,特朗普當然沾沾自喜。他在對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講話中說,這些數字是美國「激動人心的時刻」的標誌,而更多的好消息正在路上。他說:「我們再次受到尊重。我們在國外受到尊重,我們正在國內恢復財富。是時候了。」
當然,政客的說辭,往往帶有藻飾成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說法往往更令人信服。6月20日,鮑威爾出席葡萄牙舉行的歐洲央行論壇,提到美國當前失業率時說,很多其他勞動力市場的指標顯示已經接近完全就業。調查顯示工商企業招收新職員已經出現困難。鮑威爾介紹,很多預測認為失業率會下降至3.5%附近並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一預測成真,意味着美國將迎來20世紀60年以來最低的失業率。
對此,保守派在歡呼,美國企業家、專欄作家韋恩・埃林・魯特(Wayne Allyn Root)6月5日刊文說:「『特朗普奇蹟』展現出來了。」自由派也不得不服氣。6月1日,被特朗普諷刺為「假新聞」源地的《紐約時報》發表了資深經濟記者歐文的專欄文章,標題就是:「就業數據好到讓我們詞窮了。」在文章中他表示,發現很難找到形容這股經濟強勁表現的單詞,或許可以勉強使用「精彩」和「優秀」這兩個詞。
充分就業,除了說明美國經濟強勁外,更有政治意涵,就是給特朗普國內政績加分,使得他在對外貿易談判上底氣更足。
美國經濟泡沫再現?目前看不到
然而,這種繁榮是否是巨大的泡沫?是否是下一次危機的前兆?如同2000年網絡泡沫前的虛假繁榮一樣,會誘發金融危機或惡性通貨膨脹?
鮑威爾的看法是,美國金融系統穩定,長期來看脆弱性也較為溫和。雖然以歷史指標來看,部分資產價格確實較高(他指的應該是房地產),沒有看到過度借貸和高槓桿的跡象。此外,銀行的資產水準和流動性都較危機前強勁了很多。
美聯儲會6月21日公布的最新一次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也佐證了鮑威爾的說法。結果顯示,35家美國大型銀行全部通過壓力測試。本次壓力測試中假設的極端不利情形,包括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以及美國失業率大幅上升至10%等。這意味着,即便世界經濟發生嚴重衰退,這些銀行仍然會有充足的放貸資金。
此外,一些經濟界的大佬也紛紛出來講話。摩根大通CEO戴蒙說:「美國經濟復甦遠沒走完,很可能更強。」戴蒙指出,過去的經濟周期裏,美國經濟不到九年能復蘇40%,現在才增長了20%。
在美股方面,特朗普僅上任一年,標普指數就累升逾23%,遠勝1928年以來總統首年平均的13%漲幅。而且,代表98%美股的羅素3000指數,已超越30萬億美元大關,一度創30.6萬億美元歷史新高。美股的高漲、市值的飆升,不僅讓華爾街豐收,也讓美國普通股民收益滿滿。股神巴菲特表示,毫無疑問美國經濟讓人感覺很強勁,在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長。巴菲特還用棒球來比喻美國經濟,表示如果現在進入到第六局,打贏這場比賽的強力擊球手已經來了。
我們已經分析過,這種增長的新動力,一是來自於企業減稅,二是來自於金融鬆綁。
科技當道,美國經濟調整完成
美國道瓊斯指數創始以來碩果僅存的創始成分股──通用電氣公司(GE)在6月26日被美國醫藥連鎖企業沃博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取而代之。通用電氣曾經是美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股神巴菲特就曾表示,通用電氣是「美國商界的象徵」。其被除名,是一個時代結束的象徵。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道指)的30只成分股通常是選自美國經濟和商業精英企業的藍籌股。道指的每一次調整都意味着美國經濟結構的微調。該指數上次調整是2015年,蘋果取代AT&T入選指數。如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有望突破萬億美元。
百年來,道指成分股的變化,完全符合經濟學上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描述:從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從重化工業到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美國早期的道指藍籌股是鐵路、電報電話、石油、煤礦、鋼鐵、公用事業、汽車,通用電氣就是其中的代表。到上個世紀80年代,消費類、金融服務類公司逐漸興起,可口可樂、強生、沃爾瑪、摩根大通等成為新一代驕子。隨後,作為信息革命的產物,科技企業登堂入室,1999年,微軟和英特爾股票加入。目前道瓊斯指數成分股藍籌股的30家企業裏,只剩下7家是工業製造企業,剩餘的23家都是代表服務、技術、零售和創新領域的企業。
在一份研報中,高盛展現了1800年以來各歷史階段中,左右美國股市的主導行業,也與道指藍籌股的變化軌跡大同小異。1800-1850年,金融和房地產行業佔主導。在此期間,兩個行業在股市中的佔比幾乎一度接近100%。1850-1910年,運輸業佔主導。在1880年的頂峰時期,運輸行業市值接近股指的70%。1910-1980年,能源和材料行業主導。而從1980年以來,IT行業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美股中佔比最大的,現已佔據美股主導地位超過30年。
目前,在全球市值前十位中,科技互聯網公司佔據了七位,其中首五位更全都是美國科技企業,即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FAAMG)。而就在十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公司,GE位居第二,然後是微軟(軟件業)、花旗集團(金融業)、美國銀行(金融業)。
據美銀美林統計,美股科技股市值總和已經超過6.6萬億美元。高盛的一份研報披露,美國科技股的市值堪稱富可敵國。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於法國的年均GDP; FAAMG則超過了德國的年均GDP。
高盛在一份研報中認為科技股沒有泡沫。過去的十年中,科技股漲勢較佳。特別是所謂的FAAMG股票大約有87%來自於利潤的支持,只有13%左右源自估值擴張。而且,FAAMG的整體市盈率在22.6倍左右,還不到互聯網泡沫時期前五大科技股市盈率的一半。高盛並得出一個樂觀的結論,未來科技股還將持續統治數十年。
因此,GE的被除名,可以說是一大信號: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完成,科技企業取代傳統製造業,引領美國經濟的潮流。更重要的是,這一趨勢走在了世界主要國家之前。且不用說以茅台領軍的中國企業,即便在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德國市值前五名中,只有第一名軟件公司SAP,算得上是「純種」的科技企業,其餘居後的西門子、大眾汽車、安聯保險、拜爾製藥,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製造業或金融業。
而在科技企業中,傳統意義上科技企業,如IBM,其地位已經被移動互聯網企業所取代。這表明科技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再有,傳統的工業、重工業領域,當然也包括傳統的金融業,如果不進行科技改革,必將面臨淘汰。
美國外貿結構的變化
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理由,就是美國每年承受巨額的貿易逆差,所以他要從關稅戰開打。一般輿論認為,關稅戰是一種雙輸的行為,這只是理論上的坐而論道。具體到每個國家,輸贏的程度有大小。對於美國而言,美國最佔便宜的是其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出口業務佔美國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下。如果把進出口業務加在一起,即外貿依存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的比率是27%(2016年),比其他G7國家要低得多。如德國84%、英國59%、日本31%、法國60%、加拿大64%、意大利56%。中國有37%。因此,對外貿易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較低。
在貿易上,美國還有兩大殺手鐧。第一就是美國成為石油輸出大國。隨著頁岩氣的開發,美國由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華麗轉身為石油出口國。目前,美國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了許多歐佩克國家,巨額的產量使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急劇下降,到2017年僅剩了27%。而且,石油出口的激增,有助美國縮減貿易逆差。如受創紀錄石油及燃料出口的幫助,美國4月貿易逆差降至7個月以來的最低。商務部6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逆差下降2.1%,其中石油和各種燃料的出口達到199億美元歷史新高,並且是十年前的四倍。
這一趨勢在未來還有望得到加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未來10年全球石油供給增長預料有80%以上來自美國。而中國2017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70%。美國增加的石油產量,很大一部分將輸往中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也成為美國原油最大買主。
第二就是美國在服務業出口的強勢有望增加。美國對外貿易處於逆差狀態。而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則一直處於順差狀態。而且對世界主要國家都是貿易順差狀態。特別是金融業和信息服務業是美國保持服務貿易順差的主要領域。美國在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可以確保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因此,清醒意識到美國經濟狀況、產業結構和外貿結構的變化,才能明白特朗普的確有發動、且能持續打貿易戰的本錢,我們才能不產生誤判。
原刊於《東方財經雜誌》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