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學院品牌 冀做實質的愛國教育──專訪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承接前文:〈香港珠海學院前瞻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

編按:珠海學院是一所老牌大專院校,雖然沉寂多時,但最近獲私立教育機構──廈門國貿教育集團接盤,新任的陳致校長扛在肩上的責任相當繁重。例如,如何管理好一個兼具過往台灣背景歷史與目前國資經營的私立教育機構,又如,如何在不久的將來,將珠海學院升格為大學?12月9日採訪團隊特地來到珠海學院與新任的校長陳致教授談談他的前瞻與挑戰。前文陳校長提到校名風波、高等院校的校長需要什麼特點,以及自資院校生源名額限制的問題。今文續談珠海學院未來的發展路徑,以及香港高等教育未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陳致校長與廖書蘭相互交換所著新書。
陳致校長與廖書蘭相互交換所著新書。

珠海學院 管理健全

廖書蘭:你提到在珠海市知道香港有珠海學院的人不多。但據我所知,在台灣,上世紀70、80年代,珠海大學(在台灣一直稱為珠海大學,是延續1947年在廣州創立時的名稱)可是響噹噹的學府,可與台大、政大齊名;每年都有珠海大學的師生到台灣參訪,台灣媒體新聞,無論報紙或電視天天追蹤報道,例如今天獲得蔣經國先生接見,明天拜會立法院,後天參觀軍事基地等等。你能否談一談廈門國貿集團的角色?

陳致:珠海學院以前是江茂森公子江可伯家族經營,現在是廈門國貿全面接盤,都不是香港政府官方辦校。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2022年排名在106,實力雄厚。目前珠海學院在管理上是很健全的。董事會裏有成功的商人,有廈門國貿代表,有教育家、企業家、銀行家,都是德高望重在業界很具聲望的社會賢達。2022年國貿專門撥款給珠海學院設立國貿獎學金,用以支持香港籍同學升學,力度相當大。無論人力財力,廈門國貿都給了多方面的支持。

廖書蘭:所以無論人力財力都匯聚在香港珠海學院,這是重新出發的原動力。請問校長,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在1992年成立,由胡春惠教授擔任主任,出版《亞洲研究》期刊,在學術界享有口碑,你有什麼計劃繼續接辦?

陳致:《亞洲研究》在華人地區相當有影響,當然會繼續辦下去。

廖書蘭:亞研每年都舉辦兩岸四地以及國外學者來香港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致:這方面我很有經驗,在浸會大學和UIC都辦過很多國際學術會議,創辦出版過叢書、雜誌等。

《亞洲研究》在華人地區相當有影響。(網絡圖片)
《亞洲研究》在華人地區相當有影響。(網絡圖片)

陳校長強調,目前珠海學院的管理健全,董事會成員都是在業界很具聲望的社會賢達。
陳校長強調,目前珠海學院的管理健全,董事會成員都是在業界很具聲望的社會賢達。

書院擁有兩岸三地的血脈

廖書蘭:是否仍然會開辦應用佛學課程、東方文史哲研究、中國古代史學、哲學等課程呢?

陳致:仍會繼續發展佛學和東方文史哲研究課程。1947年創校時陳濟棠先生、江茂森先生對傳統文化特別重視,珠海學院一直以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搬到香港以後,傳統文化課程也是品牌。早年香港的學生要想在本地上大學只有兩間可選,除了港大就是珠海學院。而珠海學院的學位是台灣教育部頒發的。所以她的血脈裏就有兩岸三地,就是中華民族。現在珠海學院兩岸三地的教授都有,我希望以後有更多融合,也希望招收更多的台灣學生。

廖書蘭:我們從珠海學院看到中華傳統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的血脈裏。

書蘭在珠海學院念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右邊坐的是日本人,前面是北京人,左邊是台灣人,後面是澳門人,書蘭曾經詢問日本同學,為什麼來珠海進修?他們說,嚮往中華文化,也曾問過台灣同學,為什麼選擇每個星期坐飛機經過台灣海峽來珠海學院進修呢?他們說,在中國統一以前,先到珠海學院來修讀博士學位比在台灣或大陸好。

陳致:50年代到70年代,陸港台都有許多名重士林的文史哲教授在珠海學院教書,例如錢穆、唐君毅、羅香林、饒宗頣、商承祚等等大家。近20年,珠海學院與歐洲一些學院,內地和台灣許多高校都有深度合作,如北大歷史系、南大文學院,這兩個都是我念過的學系,我很希望重新啟動與他們的合作關係。

廖書蘭:會不會加強愛國教育?

陳致:傳統教育本身就是愛國教育,而且是更深層次的愛國教育。我們要做實質的愛國教育,是血脈中的愛國,而不是說教式的愛國。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例如校內中文系同學寫舊體詩詞屢獲大獎,他們的老師有莫雲漢、徐康、董就雄等在舊體詩詞上都造詣很高,培養的學生無一不愛國。學校也有各種和各樣的傳統文化的課程和活動,對學生都是一種愛國教育。

廖書蘭:你對何時升大學有沒有時間表?

陳致:希望3到5年,因為有一些硬性的規定,例如,規定連續幾年招生有多少?學術份量達不達到標準等等,這些不是我個人可以決定的。

陳校長認為,實質的愛國教育不是說教式的。
陳校長認為,實質的愛國教育不是說教式的。

多元文化是香港教育優勢所在

廖書蘭:校長你怎麼看香港高等教育,未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陳致:這是一個宏觀的問題,在過去20多年來,香港本身自然形成教育重鎮,亞洲高等教育中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專家和學子。以我個人為例,在來這裏之前,我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再之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其他的地方很難做到。除了薪資待遇之外,對於一個學者來說,學術環境和獨立研究的氛圍也十分重要。香港城市本身就具有魅力,比如她的國際化、多元化、自由度、法制、文化兼容。通俗點說,在香港可以吃到最地道的各國食物。為什麼呢?因為香港把各國人才都吸引過來,讓他們都覺得這裏可以安家落戶。所以整體來說,辦大學教育,不只是高校,社會也一樣,需多元文化,多種教育,吸引各國學者來香港,例如舉辦國際會議,可以邀請各國頂尖學者,他們一聽來香港都很高興,這是香港特色。

回到妳提的愛國教育,愛國也要講國際化,也要講多元化。我們培養下一代,既要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當然要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但另一方面也要有國際觀,也是世界公民。

香港本就是華洋融處的國際城市,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有很好的中國傳統和西方文化;事實上,不只是中西,應該說是中外文化,有南亞文化、印度文化、巴基斯坦文化、東歐文化、東南亞文化、東北亞文化、非洲文化、南美文化都有,這是非常難得的。

廖書蘭:所以校長看到香港這座國際城市魅力所在。

陳致:對!我們珠海學院開辦一帶一路中心,有兩個專業:一是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關係,二是國際商務,只有在香港才可以辦起來。我們可以請到埃及總領事、烏克蘭總領事來講課,講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務關係,講他們對一帶一路國際關係與國際商務的看法,這是香港魅力所在,你可以找到各國最真實的文化內涵,匯聚在香港。

廖書蘭:聽陳校長的描述,從香港珠海學院到香港國際城市,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吸引力的。

香港近年人才流失嚴重,特別是疫情以來,招攬人才已大不如前。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香港受教育到國外取得博士,很優秀的人才,但已不易回香港發展,倒是需要靠內地出去讀書,並在國外做得不錯的人才再回流香港。剛才陳校長講了很多香港的優勢,你也提到對珠海學院的願景,想聽聽你對香港高等教育未來的挑戰和隱憂。

陳致:香港是人才高地,但也擔心人才外流情況,近來香港政府也有一系列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相信香港以後不會存在此問題。香港基本上是寬鬆的,整個社會也必須繼續寬鬆下去,這樣才能保持香港國際化特色,才有吸引力。寬鬆環境很重要,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保持香港多元文化特色,以及兼容並蓄的精神。

身處香港,陳校長認為下一代不單要有民族自豪感,也要有國際觀。(Shutterstock)
身處香港,陳校長認為下一代不單要有民族自豪感,也要有國際觀。(Shutterstock)

高校須堅守學術自由

廖書蘭:高校的隱憂與挑戰呢?

陳致:高校要保持學術自由,需要一個自行研究、獨立思考的環境。如陳寅恪先生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廖書蘭:如何面對挑戰?

陳致:把自己的心胸放開,就能面對挑戰;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真正自信的人也是不怕被批評的。譬如我們都覺得我們的中華文化很優秀,但如果有人挑戰你,說你們中華文化這點不好,那點不好,那又如何呢?不好之處在哪裏?倒要聽聽才是,不是一聽不好,就氣得跳起來,這不是開放的態度。真正的自信,不怕別人說你不好,不怕人批評,勇於和善於面對批評,應該說更重要。當然先要有自我研判的能力,這就是獨立思考之精神!愛國光有激情還不夠,愛國還要有理性與智慧。讀歷史就知道,歷史上狹隘的愛國,會對國家危害很大;要有智慧和理性的愛國,才會對國家有幫助。

廖書蘭:愛國教育不是口號,而是對我們中華文化的自信,發自內心的自豪愛國是流在我們血液裏的,不需要說出來。

陳致教授是一位極具人文情懷的文科專業的大學校長;他正值盛年,有經世致用之學,也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民胞物與的責任與擔當。今天他立足香港珠海學院,胸懷中國教育,放眼世界。

祝願母校在陳致校長領導下,再添輝煌,在未來珠海校慶78到80周年之際,希望見到母校升格大學。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陳致校長、廖書蘭合照。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陳致校長、廖書蘭合照。

廖書蘭簡介:

文學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北,定居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冠軍、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新詩《海戀》、《春天來了》、《山旅》、《和著水聲一起輕歌》獲入選香港學校朗誦節第60屆、第68屆、第69屆、第70屆、第71屆、第73屆、第74屆誦材。散文《不一樣的母子情》、《母愛成就了他》獲入選中國青少年(香港) 第5屆、第7屆才藝比賽朗誦組誦材。著作《黃花崗外》簡體字增訂版、《被忽略的主角》、《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等,於2011年、2019年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典藏,新界鄉議局旗袍制服於2017年被納入香港歷史博物館館藏,自2019年在中華僑聯成立「廖書蘭獎學金」。詩集被翻譯為英文、藏文、馬來文、印度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

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專訪 2-2

延伸閱讀:〈香港珠海學院前瞻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