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陳文敏教授於2018年出版Paths of Justice一書,通過其個人經驗和重要案例,探討香港法律制度的核心價值,並且解釋和釐清了一些有關香港法律的常見問題。香港大學出版社2021年7月將此書翻譯成中文再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此書序言,以饗讀者。)
何謂公義?公義是否可以達致?千百年來,這都是一些法學家和哲學家不斷探討的問題。在這方面的學術著作多不勝數,但沒有任何理論可以告訴我們,在某宗案件中究竟何謂公義或公義是否獲得伸張。最後,公義或許只是存在於一般人的心中,就如法律上「一個合理的人」(a reasonable man)這個概念,它是真實存在但卻難以界定;同樣地,公義並不是一些可以抽象作出界定的東西,但在具體情況下大部分人卻對此會有共識。
公眾的法律知識貧乏令人震驚
我一直想寫一本書,透過個案分析去探討這些問題。作為一位學者和律師,我有幸可以遊走於學術和執業這兩個互相關連但又完全分割的世界。這本書的意念是受到羅拔臣所著的《公義的遊戲》(Geoffrey Robertson, The Justice Game)一書的啟發,羅拔臣是著名的御用大律師,專注人權自由的案件。書中他透過親身經歷的案件分享經驗和體驗,探討在這些案件中公義是否得到伸張。
公義,無可置疑是我們法律制度的基本價值,我們會竭盡所能保證公義得到實踐,但若以為在每一宗個案中,公義都必然得到實踐,這是過分浪漫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想法。有些時候,我們的法律制度的確令我們失望,但承認和面對它的缺點正是完善這個制度的第一步。
我亦受到余叔韶兩本書的啟發,分別是《法律的第七子》和《雪廠街9號》。書中他同樣敍述了很多他曾接辦的刑事案件,從中解釋我們的法律制度如何運作(或如何沒有運作)。余叔韶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輩,他是法律界的傳奇人物,亦是一位非常有原則的人士。我初出道的時候他經已退休,但慶幸我們有機會相遇,而他出席我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的典禮時,我更深感榮幸。那時候他已經絕少出席公眾場合,而他對資深大律師的名銜亦有很強烈的意見。
在書中,余叔韶提及的案件均引人入勝,但它們卻同時深化我的感覺:香港是一個相對富裕的社會,但公眾對法律知識的貧乏幾乎令人震驚。於是,我決定寫一本關於我們法律制度的書籍,除刑事案件外,我會更集中於司法覆核的案件,讓普羅大眾覺得法律是有趣的,亦不是高不可攀的,但同時不失當中法律論據的精髓和背後的精神,以探討公義的涵義。
你願意為自由付出多少代價?
這本書並不意圖覆蓋公義整個領域,亦非提出完整的學術理論,這些案件只是提供一個縮影和片段,而非作全面的探討。我選擇這些案件,因為這些案件讓我們反思一些常常遇到的法律問題,例如律師如何替認罪的犯人辯護?在第13章,看來有罪的被告獲無罪釋放,但在第11章,看似無辜的被告則被判有罪。在第9章及第12章的被告均準備承認責任,但一個獲䆁,另一個則被判有罪。這些案件可有達致公義?法律是否只為有權有勢的人服務?公義的大門是否常開,還是可以受到限制? 我們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守法?
自由並非免費,而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問題是為了保障這些自由和權利,我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沒有人會懷疑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但我們是否願意為堅持一個完整的環評報告而付出更昂貴的造橋費用,或為保護珍貴的海港而付出發展的代價?或當我們談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時候,對海外家庭傭工我們是否持有雙重標準?同樣地,很少人會質疑行政程序必須公平的要求,但我們是否願意規定所有決策者必須為他的決定提供理由,若我們不願意,那是為什麼?
律師代表的權利當然重要,但若律師代表被認為會影響到紀律聆訊或行政程序的效率時又如何?我們如何平衡行政效率和程序公平?在大學課堂內安靜和冷靜的環境下,很少人會懷疑人權的價值,但當身處在現實環境中,當面對不同的利益衝突時,或當我們處身在道德爭議當中,又或面對情緒高漲的感性時刻,我們還是否會義無反顧地認同人權的重要性?當保護人權要求我們放棄一些既得利益的時候,對人權的執着才受到真正的考驗,例如我們是否願意將居留權伸延至一些被視為與當地人競爭社會福利和工作機會的人士?或認同來港的新移民應該同樣享有社會福利的權利?
我們常常聽到,人權不是絕對的,但在保護人權和保障國家安全或防止罪行之間應該如何作出平衡?提出國家安全的指稱是很容易的,但當這是作為限制人權的藉口時,是否應該提出更確鑿的證據,而這些證據是否應該受到法院的審視?當國家安全的理據要保密時,法院又如何在保障人權和保護國家安全之間作出平衡?國家安全是否只是問題的開始,而非解決問題的答案?濫用自由和權利是否就是否定這些權利和自由的理據?
公平審訊或不保證結果
即使是基本價值,亦可以是互相衝突的。生命的權利當然需要珍惜,但強迫母親誕下患有先天性嚴重殘疾的孩子,並將終身照顧孩子的責任強加於父母身上,缺乏資源幫助父母面對這些困難時,這樣對父母又是否公平呢?這不但涉及我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這問題,還涉及由誰付出這代價?在這情況下怎樣才算伸張公義?對誰公義?
書中有數章談到法律專業和專業操守。法律專業受人敬重,主要是因為律師堅守很高的專業道德標準和對公平公義的執着。有時候,律師要為一些不受公眾歡迎的理由作出辯護,而令人欣慰的是每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很多律師均願意挺身而出,無畏無懼。有些時候,公平的審訊程序並不保證公平的結果。書中亦有數章闡述在一些不太尊重人權的地方的個人親身經驗。
法律往往涉及一些價值取向,有時候,我們未必同意最後的選擇,尤其是當案件會有超過一個可能和合理的選擇。有時候,我們慶幸我們只是律師而非法官,不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亦有些時候,這些價值取向並不明顯,只能在細讀判詞才能在字裏行間發現這些價值取向,本書亦嘗試探討當中的一些價值取向。
這些案件橫跨30年,有些是眾所周知的案件,有些則是涉及普通市民的案件。這裏記錄的不是冷冰的法庭篇,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在有些案件中公義得到實踐,在另一些案件中,我們的法律制度沒有伸張公義;也有一些時候,案件存在多方面的公義。即使能達致公義,亦往往可能要付出沉重的個人代價。
有時候,這個制度令我們失望,有些案件展示我們的政府如何運作,以及在現實中何謂透明和問責。透過這些真實個案,這本書希望能令讀者對我們的司法制度及它的實際運作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從而令讀者反思法律和律師的角色以及公義和法治的涵義。
感謝協助本書出版的人
這本書的構想醞釀了好一段時間,但總因為有其他工作而被放下,直至2015年的風暴塵埃落定後,在我的好朋友港大文學院的Douglas Kerr教授和何依蓮教授的鼓勵下,終於開始執筆,我特別要感謝他們對我的啟發和友誼,尤其是Douglas,他不厭其煩地審視這書的每一章節,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甚至這本書的英文名稱。當然,書中有任何錯誤,絕對只是自己的責任。
我要感謝很多港大同事和朋友對我一直的支持和鼓勵,並對書中不同的章節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包括黃天慧、溫文灝、陳秀慧、梁達強、Alan Tsang、梁定邦資深大律師、吳藹儀博士、徐嘉慎、謝澤權、鄧偉棕、馮成章和劉修華醫生,還有本書不具名的審閱者所提出的建議。
書中闡述不少我有參與或代表的案件,我亦藉此感謝我的當事人、律政司署和事務律師同意我發表他們的故事。我盡可能依賴公開的資料,同時感謝保護海港協會和徐嘉慎容許我在書中翻印一些屬於他們的圖片和地圖,以及香港大學出版社對這本書的支持,尤其是Susie Han Jia和Clara Ho兩位在出版過程中給予的無限協助和忍耐。書中使用性別的用詞盡量以中性為主,若有使用特別性別的用詞,這是無損對性別平等的尊重。一般而言,男性的用詞包括女性,反之亦然。
對我和我的家庭而言,這兩年是充滿挑戰的時刻。我特別感謝我的太太蔡家玲和我的女兒陳靖欣對我的無條件支持。她們一直默默給我鼓勵和支持,容忍我在寫作的時候忘卻其他的事情,並對書中不同的章節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感想,我僅以此書獻給她們。
!doctype>新書簡介:
書名:《眾裏尋她──公義在香港》
作者:陳文敏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