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11月5日起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約240家香港企業參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和買家,推介各式各樣的香港優質商品及服務。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說:「進博會是香港企業開拓內銷市場的重要平台,香港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起便一直積極參與。港商參展數目由首屆超過160家增至今年約240家,增幅達50%,反映香港商企十分重視內地市場潛力,爭取透過進博會這個黃金機會,開拓新客源。」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11月7日在進博會上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回顧與未來展望》報告。從政策進展、市場表現、地方實踐、國際合作、產品創新等角度梳理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提出以「十四五」規劃為導向,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為基礎,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
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表示,「安永將多措並舉,持續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幫助各行業企業發掘綠色金融投資潛力、探索綠色技術創新和構建具有永續發展優勢的產業生態,引領企業提升綠色發展競爭力。我們將在綠色發展事業中把握機遇,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逐步建立標準化綠色金融體系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和基礎性制度保障逐步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逐漸實現有章可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指出,中國綠色貸款政策體系從2007年開始構建以來,基本已形成以統計制度和評價體系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作為中國綠色金融中起步最早、規模最大、發展最成熟的產品,綠色貸款在推動中國社會綠色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央行統計顯示,截至 2020年末,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近人民幣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國務院亦發布新聞指出,「十四五」期間綠色債券有望保持高增長態勢發展。截至2020年末,中國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規模約為人民幣 1.2 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1
「雙碳」目標下,金融機構已開始探索綠色債券的創新模式,「碳中和」主題綠色債券、「碳中和」小微金融債券等創新品種不斷面世,未來可探索和豐富綠色債券應用場景,進行品種創新,發揮綠色債券在鄉村振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等國家戰略目標實現中的作用。
作為全球主要的綠色金融市場,「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建設更加開放兼容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國際化機制,推進中外標準的互相比對、認可、採用和轉化,要以標準支撐綠色金融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深度參與國際標準治理。
綠色金融產品不斷湧現
縱觀中國碳市場發展進程,碳交易活躍程度有待加強,碳金融產品創新有待豐富。碳金融產品的推出可有效增強市場活躍度,擴大碳市場影響範圍,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行低碳投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資金支持。
「十四五」期間,以碳市場為基礎的碳金融產品創新將迎來政策利好,碳期貨、碳期權、碳遠期、碳掉期、碳結構性存款、碳資產掛鉤債券等碳金融產品,在政策刺激下落地發展,發揮資本市場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優勢,將為金融機構打開業務發展空間。
此外,「十四五」規劃將進一步豐富綠色金融的應用場景,綠色金融產品或圍繞「減污」「降碳」「增綠」「防災」四個方面湧現大量創新,提高國內綠色金融產品流動性,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可持續發展。
安永在報告中亦建議,要注重推出創新主題,例如:生物多樣性金融,以支持生物多樣行保護;藍色債券,以支持海洋保護;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將發行人/項目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表現與債券利率掛鉤,支持企業提升ESG管理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轉型金融,以支持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減污降碳。
碳市場將呈現多元化發展
碳市場是聯繫綠色金融與「碳達峰、碳中和」的「紐帶」,是為綠色金融賦能「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環節。中國之前在八個省市建設了碳市場區域試點,為建設規范運營的全國性碳市場積累了經驗。今年的7月16日,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以正式啟動。
下一步需按照相關規劃,逐步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並將其提升至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地位,鼓勵金融機構依托碳市場開發碳金融產品。同時,將碳市場納入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進行監管,因此建議可以考慮將一些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監管經驗運用於碳市場的發展與監管。
安永相信「十四五」期間,在政策持續利好的情況下,以碳市場為基礎的碳金融產品將多元化發展,更多碳金融創新型產品將落地發展,如碳期貨、碳結構性存款、低碳信用卡、碳資產掛鉤債券等,為金融機構打開業務發展空間,形成齊力推進「雙碳」目標的良好局面。
綠色金融代表着國際金融發展的新方向,已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業最具活力的發展領域。綠色金融作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重要支柱,將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註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我國綠色債券成效顯著 累計發行約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