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翔平是真MVP?

日本傳奇棒球手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帶領洛衫磯道奇成為美國聯棒大聯盟榜首,差不多每天都打破一個紀錄,其中一個可能是全球最高時薪的球員。

8月份,大谷翔平繼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美國職棒大聯盟,這位在聯盟中身價最高的球員一向在6、7月表現最好,但今年暑假卻沒有絲毫跌watt,整個8月份共打出12個全壘打,和今年大聯盟最強打手紐約洋基的Aaron Judge平手。在多位道奇主將及缺席下,大谷僅憑一己之力不單幫助球隊穩站第一位置,並且令道奇一躍成為大聯盟入場率最高的棒球隊。

叫價7萬美元放售搖頭娃娃

8月29日,道奇辦了第二次的大谷翔平夜,開場前已有數百人排隊入場,為的是當天大會將免費送贈他和愛犬Decoy的搖頭娃娃(bobblehead),相比當日最低入場門票131美元,這份免費贈品竟然有網友以近7萬美元叫價放售,自然令球迷有足夠理由蜂擁而至。當晚由愛犬投出首球,他自己亦打出全壘打,連他自己也謙稱當天沒有令人失望,當然也令道奇粉絲觀眾如痴如醉。

如無意外,道奇會順利打入10月開始的季後賽,但要奪標則殊不容易,因為今屆頭4隊實力都比較平均,任何一隊都有機會。至於大谷本人亦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連續在兩大聯盟奪得最佳球員的榮譽,因為以現時他的打擊率預測,他有很大機會邁向一個前無古人的50-50紀錄,即全壘打和偷壘都達到50次。又要強棒,又要跑得快而準,難度其實十分高。

雖然形勢大好,但資深棒球評論員Ryan Finkelstein提出一個看法,因為大谷只打不守的designated hitter,每場只需要打7到10分鐘,相較其他一周打6場、每場平均3小時的正規球員,實在不該拿大聯盟的最佳球員(MVP)。

大谷時薪291萬美元 較C朗更高效

按這個邏輯,大谷每星期只需出場約一小時,每季也可能用不用24小時,便可賺得7000萬美元﹐即時薪約291萬美元。相比全球最高薪的C朗拿度,去年賺兩億美元,但參加了51場沙特的賽事,平均比賽時數76.5小時,時薪約261萬美元。

不過,球手並不是打工仔,球隊看重的是球員的表現,最重要是協助球隊安打得分的能力,或者以投手來說,便是減低失分的機會。一個年薪數百萬元的棒球主投手,大概每4至5場才出一場,一年也不只不過是打36場,每場約1小時,兼且美國球季一般只有半年,球季的休息期為11至翌年3月。

全球最高薪的C朗拿度,去年賺兩億美元,平均時薪約261萬美元,但相較大谷翔平約291萬美元仍然遜色。(Shutterstock)
全球最高薪的C朗拿度,去年賺兩億美元,平均時薪約261萬美元,但相較大谷翔平約291萬美元仍然遜色。(Shutterstock)

大谷是大聯盟百年一遇的「二刀流」,即同時是打手和投手,不過簽約一紙10年7億美元前,球隊已知他今年不會投球,只會專心做打手,亦因此他的打擊成績理論上會比之前效力六年的加州天使隊更好。

頂級運動員的收入也不只賽場上的收入,也有廣告和其他場外收入。以福布斯今年的最高薪運動員榜為例,全球最高人工的C朗拿度,年薪高達2.6億美元,包括2億球員收入,較排名第三的美斯高近一倍(見下表)。其餘最高薪的包括兩位籃球員和哥爾夫球手。

為避稅  合約每年實收200萬美元

大谷在福布斯榜上排名第13,年薪8530萬美元,其中包括2530萬的廣告收入,代言包括在銅鑼灣地鐵站廣告的New Balance和精工表。不過,大谷的7000萬美元10年合約在設計上有避稅安排,但每年實收200萬美元,其後第11年每年收6800萬美元,故福布斯計每年6000萬美元。

大谷是百年罕見的稀世全才,正如今早我聽評論員所形容的”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all”,雖然季初受到他的貼身翻譯員賭波傳聞影響,但他卻能憑自身的表現羸得球迷的歡呼,他的一舉一動都成為球迷的焦點。

棒球大聯盟(MLB)今年因有道奇的大谷,觀看率有望扭轉過去幾年劣勢,不單令棒球在亞洲(特別是日本)更加普及,更明顯令本地和國內年輕人對其品牌產品(包括棒球帽和MLB球衣)的購買量有所增加。如果我沒有估錯,較西岸時間看道奇三條煙應該不只我一人。

表一:世界上最高薪的運動員(美元計,資料來源:福布斯)

排名 球員(運動類別) 場上 場下 總計
C朗拿度(足球) 2億 6000萬 2.6億
Jon Rahm(高爾夫球) 1.98億 2000萬 2億
美斯(足球) 6500萬 7000萬 1.35億
勒邦詹士(籃球) 4820萬 8000萬 1.28億
安特托昆博(籃球) 4600萬 6500萬 1.11億
13 大谷翔平(棒球) 6000萬 2530萬 8,530萬

郭家傑簡介:

30年開始做財經新聞,做過3份知識分子的報紙,寫過幾年英文專欄,現時游走各學院,向新一代分享英文新聞寫作的樂趣。突然之間很懷念用原稿紙寫稿的日子,和當年媒體的人和事,於是重拾筆桿,找尋新聞的感覺和寫作的樂趣,首先由棒球和運動開始,因為當年第一份未有見成的夢想工作,是在《奪標》雜誌做體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