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迎來一個創新的新時代

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新的要求並未阻止人們或組織的創新嘗試。大量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再次湧現,他們正試圖在新的創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次,他們會專注於硬科技創新,通常與數字技術密切相關。

每天,我們都會看到關於中國各種創新的報道。近幾個月來,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推出了一款新車型,該車型採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能夠連續行駛超過2000公里而毋須充電;華為公司發布了鴻蒙操作系統,可以完全脫離安卓系統操作。優必選、商湯科技和華為等公司推出了功能更強大的新一代人型人工智能(AI)機器人。

在國家層面,創新也在不斷湧現。嫦娥6號任務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陸,創造了歷史。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已發現超過900顆新的脈衝星,而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3號(HL-3)托卡馬克,首次在世界上發現並實現了一種先進的磁場結構。磁懸浮列車技術的發展已進入試驗階段,速度可達每小時620公里。央行數字貨幣e-CNY正在擴大試點測試,為金融科技在中國和跨境交易中的更廣泛應用做出準備。

外媒形容中國 為科學超級大國

2023年,中國發明了921000項發明專利,同比增長了15.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擁有全球前100大技術集群中的24個。《經濟學人》在最近的一期封面故事將中國稱為「科學超級大國」。

曾經有人說由於中國不採用西方式的政治體制,她無法創新。然而,當我的書China’s Disruptors(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稱之為《創業家精神》)在2015年出版時,許多讀者驚訝地發現,中國人已然開始證明他們不但有能力,而且已經開始進行創新。對我來說,那本書的出版至少已經晚了5年,因為在那個時間之前,我已經看到了中國人,特別是企業家們在創新方面的跡象,或者至少是創新的意圖。我看到了中國人及其潛在的創新能力和傾向。我試圖理解創新何時和為何會在中國顯現,以及它們的內容和方式。

《經濟學人》在最近的一期封面故事將中國稱為「科學超級大國」。(《經濟學人》Facebook)
《經濟學人》在最近的一期封面故事將中國稱為「科學超級大國」。(《經濟學人》Facebook)

中國下半場 主打硬科技創新

書中許多案例都涉及從事移動互聯網的公司。他們利用移動互聯網作為平台,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當時社會上的痛點。許多成功的公司因此而生。

隨着移動互聯網行業逐漸進入了下半場,中國開始轉向硬科技方面的創新。儘管美國在多個技術領域對中國實施制裁,但中國在AI、機器人和自動化以及區塊鏈技術等顛覆性技術方面,取得了飛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創新重心從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平台經濟,轉向了以硬科技和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

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生產國。中國還在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製造以及造船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機器人和自動化方面也處於領導地位。

 

由於美國在半導體芯片方面給予中國的制裁,中國近年來致力於實現高端芯片的自給自足和突破。中央政府為這一領域提供了大量支持。中國最近還啟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基金,投資3440億元人民幣(約480億美元),以促進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

與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多數創新涉及的商業模式不同,當前時代的創新往往包括真正的技術突破及其應用。雖然當年基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募資,但當前以技術驅動的創新而言,單憑講故事已經不可以說服投資人,這類的初創公司更需要更可靠的可行證據。

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生產國。(Shutterstock)
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生產國。(Shutterstock)

風投再次在中國活躍起來

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

新的要求並未阻止人們或組織的創新嘗試,中國生成式AI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正在不斷湧現。像月之暗面(Moonshot AI)、稀宇科技(MiniMax)和百川智能這樣的初創公司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並成為其他公司效仿的榜樣。在經過幾年的低迷之後,風險投資公司也再次在中國活躍起來,尋找新的創新領域和優質項目。

就像移動互聯網年代一樣,大量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再次湧現,他們正試圖在新的創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次,他們會專注於硬科技創新,通常與數字技術密切相關。一些企業家正在與國有企業和/或地方政府合作,追求新的打法。

因此,儘管互聯網行業似乎已經在創新方面速度減慢,電動汽車行業也變得過於擁擠和競爭激烈,但AI、機器人和自動化、智能製造以及低空通用航空等新興領域,正逐漸進入或處於上升拐點,更多的創新和創業機會將從這些領域崛起。我相信這就是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或科技創新的本質,亦是中國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我預計這種趨勢不僅將在中國國內持續顯現,還將擴展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

謝祖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