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性風險正在疊加 人類必輸給恐龍

人類正面臨四大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失控導致氣候變化、疫情失控,以及 AI 超越人類智慧。這些風險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複雜問題。

從前已討論過, 人類正面對四大「Anthropogenic Existential Risks」(人造存在性風險):(1)地緣政治失控,再次出現世界大戰,且使用大量核武(或再加生化武器);(2)全球碳排放失控,地球繼續暖化和出現極端氣候變化,嚴重改變大量生態環境,導致大量動植物絕種,甚至最後包括人類;(3)天然或人造大流行失控(意外或故意),以及(4)AI超越人類智慧,逐漸失控,加上利益與人類出現分歧。我亦曾指出過,這些人類存在性風險,並非完全獨立,都是相關的,令到問題更複雜和難解決。

按歐洲氣候研究機構Copernicus 公告顯示,全球平均溫度已連續13個月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亦連續12個月超越從工業革命以來暖化1.5 ℃的重要臨界點!但他們仍企圖否認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所訂下來的1.5 ℃臨界點已徹底失守。但其實大部分氣候專家已知道,不幸這已成為事實,現在只可盡力防止超越更嚴重的2℃臨界點,科學家估計如超越,可導致地球上30%動植物瀕臨絕種!剩下來更消極的對策就是企圖適應氣候變化,包括遷徙遠離低窪海岸線,建築更高防波堤,研發能抵受高溫的穀物,和考慮如何處理可高達10億的氣候難民問題。

大氣層加熱加能量,生物進化和變異速度也必定加快。(Wikimedia Commons)
大氣層加熱加能量,生物進化和變異速度也必定加快。(Wikimedia Commons)

西方將碳排責任推給中國

細菌和病毒的基因變異速度,帶菌的蚊蟲滋生程度,和大流行的嚴重性,亦與全球暖化有極密切關係。道理與燒開水一樣,加了熱能,未必能準確估計氣泡在哪裏出現,但水是一定會滾的。同樣地,大氣層加熱加能量,生物進化和變異速度也必定加快。

過去20年,西方不停警告全世界,氣候變化乃人類面對的第一大存在性風險,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他們最喜歡把責任推到中國,只會指出中國是第一大碳排放國家,總量超過美國加歐洲。聽起來很嚇人,但他們漏了告訴大家,中國人均碳排量只有歐美人士的一半,更當然大聲承認西方佔了工業革命以來的60%累積碳排總量,和CO2可滯留在大氣層長達300年以上的醜陋小秘密!

美寧犧牲地球 也不想太倚賴中國

更悲哀的是人類仍然非常短視和自私(尤其西方人),喊了20年氣候變化有多危險後,中國坐言起行,毅然推動綠色技術革命,竟真的發展出極具競爭力的龐大太陽能光伏系統行業,雄霸全球80%以上市場份額,電池儲能技術也後發先至,現在擁有70%鋰電池市場,最後連電動車(EV),性能和設計也追上來了,甚至反超前,現佔全球EV市場約20%。汽車是傳統製造業中最重要、價值最高的行業,更是德國和日本的重要經濟命脈,對美國也仍然重要。即使中國崛起是完全和平的,但已令美國和西方非常不安,現在面對中國EV挑戰,他們如何選擇?從全球福祉角度看,西方當然應該接受中國光伏器材、儲能系統,和購買大量價廉物美的EV;羅奇(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上次在香港時,有人問他中國是否有 EV 產能過剩問題,他說絕對沒有,因為如人類認真面對氣候變化問題,我們需要所有中國製造的太陽能和EV等綠色技術!

汽車是傳統製造業中最重要、價值最高的行業,更是德國和日本的重要經濟命脈,對美國也仍然重要。(Wikimedia Commons)
汽車是傳統製造業中最重要、價值最高的行業,更是德國和日本的重要經濟命脈,對美國也仍然重要。(Wikimedia Commons)

但在自私的地緣政治考慮下,美國已宣布100% 中國EV 關稅( 歐洲也宣布高達48%關稅),中國太陽能器材也面對50%關稅,連自命非常liberal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 ,也可恥地贊成拜登的中國EV關稅是必須的,美國不可倚賴中國綠色科技產品。正如我對着名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的說話,美國寧願犧牲地球,也不會想再增加對中國出口的倚賴!聰明加點狡猾的Ferguson怎會輕易「中計」,他既不會否認氣候變化,也不會同意我的指控,所以他作出一個更無稽的BS 解釋,竟亂說全球人口將在2060年見頂,言下之意是到時碳排放就必也自然見頂回落。這是經典的掩耳盜鈴和搬龍門策略,若氣候變化不獲解決,到了2060年,不知多少種類生物已絕種,甚至人類生存也受到威脅。

參與AI競賽者 假裝風險可控

同樣地,AI可說是由一班「比上帝更有錢」的人領導參與的一場「造神」競賽,即使明知 AI有極大潛在風險,但AGI這個目標(和之後的ASI)實在太過吸引,誰會願意放棄。他們大多假裝AI 風險是可控的,但只須看OpenAI的歷史和發展,已知道安全問題被嚴重輕視。Elon Musk自稱從前是Google創始人Larry Page好友,經常秉燭談心,但後來發現Page 只對極速發展AI 有興趣,完全漠視道德和安全,所以Musk 決定創立OpenAI ,還搶走了Ilya Sutskever ,亦因此與Page 割席。但後來Sam Altman又出賣初衷,把OpenAI變成謀利機構,輕視安全,因此Musk 離開董事會,去年Ilya和董事會嘗試炒掉Altman ,但員工害怕stock options 見財化水,要求Altman 回朝,最近反而是Ilya 黯然離開,安全隊伍更被解散。現在 Musk 成立了xAI ,購入大量GPU ,企圖後來追上,但並不明顯真的很關註AI 安全。至於 Ilya,被Musk讚許擁有良好「moral compass」,最近成立了「Safe Superintelligence」,但真的可以有既比人類更聰明很多的ASI,但又仍能確保其安全性嗎?按他的老師Geoffrey Hinton的說法,除拜登當上美國總統外,地球上有否出現過由較愚蠢動物來統治較聰明的例子?意思是不可太過天真,自以為可以長期控制AI,確保它不會直接或間接傷害人類。當然現在已有不少軍事AI 應用(可留意美國Anduril 公司),目的就正是殺人和傷害人類!

不可太過天真,自以為可以長期控制AI,確保它不會直接或間接傷害人類。(Wikimedia Commons)
不可太過天真,自以為可以長期控制AI,確保它不會直接或間接傷害人類。(Wikimedia Commons)

Meta因AI發展碳排勁彈76%

近日已有很多人討論AI 發展的最嚴重瓶頸已非GPU 、CoWoS 或HBM3e ,未來將是能源。在美國,現在數據中心已佔全國用電量約4%,預期到2030 年將增至超過10%。美國科技龍頭都扮作支持綠色革命,大都宣布2030年碳中和目標。本來都有望,例如Meta,在2018至2020年間,號稱碳排放下跌了90%,但最近3 年因AI 發展,碳排放又再次反彈上升76%。同樣地, Google 過去5 年,碳排上升了48%, Microsoft, 4 年內也增加了30%。如繼續加速發展AI,有可能在2030 年達到碳中和嗎?當然希望可倚靠再生能源增長,但不可能足夠,尤其在加上大量中國太陽能關稅情况下。最有可能是走回頭路,變回多燒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氣和煤。

能源短缺 核電廠死灰復燃

唯一其他零碳排方法就是核能。自從Three Mile Island意外後,美國已超過40年沒有再建新核電廠,但近日都死灰復燃。Amazon 已投資6.5 億美元在一間以現存核能發電的數據中心, Bill Gates 更投資10 億美元,興建一座在 Wyoming的全新小型核電廠。

Fission 仍將是主流,好處是正常運作中,零碳排,但始終有極嚴重「尾巴風險」。(Wikimedia Commons)
Fission 仍將是主流,好處是正常運作中,零碳排,但始終有極嚴重「尾巴風險」。(Wikimedia Commons)

先讓我說清楚,核能當然分為fission 和 fusion,夢想永遠是清潔和極少核廢料的 fusion,近年再次有大量資金投入,但此技術實在太難,客氣點都要說最少再多20 年才有機會成熟到有商業應用的地步。所以現實中, fission 仍將是主流,好處是正常運作中,零碳排,但始終有極嚴重「尾巴風險」,即如遇上地震、人為意外、恐襲或戰爭,可導致泄漏輻射物料,甚至爆炸!即使沒有意外,如何處理核廢料也是一極頭痛、甚或根本沒有良好解決方法的永久問題。Plutonium-239的「half life」長達2.4萬年,有些元素更長達數10萬年!所以很多人自然想到「最佳」的處理方法是把核廢料提煉成核武級原料,放到核彈頭中。

莫迪訪俄傳爭取鈾元素供應

近日Modi(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俄羅斯,與 Putin(俄羅斯總統普京)熱情擁抱,西方當然有點不高興。一位極靈通印度好友告訴我, Modi此行有3個主要目的,第一是平衡印度與西方,跟傳統盟友俄羅斯的關係,亦防止俄羅斯太過靠近中國。第二是企圖幫助化解烏克蘭危機,希望達成停火,短期內不可能,但如特朗普勝出,則印度確有可能扮演重要的調停人角色。第三竟就是爭取鈾元素供應,表面上當然是為了民用核能。印度正加速發展基建和工業,AI數據中心也會發展,這些都是非常耗能的,所以必須大大增加發電量。印度空氣污染已經是世界第一,不可單靠燒煤,再生能源也不可能足夠,所以核能也是必須的。但不要太天真,印度也知道中國有計劃把核彈頭數量,由約300 增至過千。巴基斯坦已接近成為一個「failed state」,但也擁有核武,在此複雜地緣政治情况下,印度不考慮增加核武數量才奇怪!

印度正加速發展基建和工業,AI數據中心也會發展。(亞新社)
印度正加速發展基建和工業,AI數據中心也會發展。(亞新社)

各種存在性風險正在疊加,我當然希望人類有足夠智慧和能力繼續好好的生存下去。但我絕不相信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可超越恐龍!( 中環資產投資擁有Google 、Amazon 、 Microsoft及Meta財務權益)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譚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