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硬兼施」 彎道追趕中美洲關係

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在中美洲開拓市場,需要國家在外交上鋪墊道路;市場份額大了,國家的影響力也增強。美國過去一直使用軍艦為商業殺出血路的模式,受到新的挑戰,卻依然使用強權去阻撓,這是行不通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出訪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Xiomara Castro)約定會見時間為6月17 日下午3點,臨時推遲到4點,原因是美國陸軍南部司令員理查遜搶佔了時間。這個「巧合」惹人懷疑,美國在中美洲與中國的競爭不甘後人。美國不但要全方位攔截中國,還要在輿論上造聲勢,過去不斷說,中國貸款給發展中國家做基建工程,令這些國家陷入「債務陷阱」;而今中國改變策略,只做電訊及新能源。這種說法同樣是一個陷阱,目的是要發展中國家疏遠中國。其實,中國是基建照做,高科技也會做,而且有可能彎道追趕美國在中美洲的影響力。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突飛猛進,太陽能板出口更是雄踞市場,無論價格與質量,美歐根本無法競爭,只能夠用行政手段攔截。其實,美國真正害怕的是競爭的範式轉移。

美國從中美洲進口香蕉,繼而購入大量土地種植香蕉,逐步伸展到修橋築路和碼頭,降低運輸成本。(Shutterstock)
美國從中美洲進口香蕉,繼而購入大量土地種植香蕉,逐步伸展到修橋築路和碼頭,降低運輸成本。(Shutterstock)

中美洲成美國「附庸」 短期內無法改變

美國在中美洲的影響力,從「門羅宣言」開始,經過200年經營,已經形成牢不可破的主導地位。歐洲國家以殖民主義方式佔領中美洲國家,美國認為歐洲勢力在其後院擴張,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的應對措施是,從中美洲進口香蕉做起,繼而購入大量土地種植香蕉,逐步伸展到修橋築路和碼頭,降低運輸成本;實際的後果是控制土地轉讓與運輸設施,更加有利於其他商品貿易。商品貿易需要銀行服務支持,進一步控制當地金融。而今,美國品牌主宰市場,中美洲國家連家用商品都無法生產而依賴進口,加上能源需要進口,通脹率、利率和匯率都取決於美國因素,中美洲國家成為美國經濟「附庸」。這個局面,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被美國變成「香蕉共和國」( banana republic)的中美洲國家,貪腐盛行、毒梟橫行、貧富懸殊,很大程度是複雜的政治發展所造成;經過軍人主政到民主選舉,頑疾仍然難以根治。但同時,美國的干預也難辭其咎。美國動用軍事威脅、中央情報局策劃政變,到默許貪官在選舉舞弊情况下當選,扶植親美勢力。洪都拉斯前任總統埃爾南德斯( Juan Orlando Hernandez )在2013年選舉獲勝, North American Congress on Latin America(拉丁美洲的北美洲議會)認為存在虛假、脅迫和不規範行為,但美國依然承認選舉結果。

諷刺的是,埃爾南德斯2022年卸任後,被指控參與販毒長達20年,後被引渡到美國受審,今年3月被判罪成。

美國對中美洲國家的政治干預,最後引火燒身的例子很多,但以控制經濟命脈施加政治影響的模式,依然奏效。不過而今,控制中美洲國家經濟的模式開始受到挑戰。

韓國以科技援助鳴鑼響道,協助尼加拉瓜改良菠蘿品種,提高了韓國在中美洲的聲譽,捐資6億美元給中美洲經濟融合銀行(CABEI),影響資助項目的篩選,從中介入基建項目承包。而今三星手機市場份額佔半壁江山,現代汽車銷售也位居前五。這種模式進入中美洲市場,已經突破美國的壟斷地位。

中國投資10億美元建天然氣發電廠、8500萬美元改善水質工程。(Shutterstock)
中國投資10億美元建天然氣發電廠、8500萬美元改善水質工程。(Shutterstock)

中國「基建先行」模式 開局良好

中國跟中美洲國家的關係發展得比較遲,但按照基建先行的模式,也算開局良好:2016年投資3億美元在洪都拉斯建水壩,終於迎來2023年洪都拉斯與台灣斷交;2018年與薩爾瓦多建交後,中國投資10億美元建天然氣發電廠、8500萬美元改善水質工程。這些民生工程投資,都使中國在外交上有所收益,因為中美洲國家實在極度需要外來投資以改善民生。

這些硬件投資,確實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古巴是傳統上甘蔗種植產糖大國,但由於能源成本上升而難以為繼,中國在該國投資太陽能發電,有望降低能源成本,從而令日漸式微的糖業復蘇,這是受到中美洲國家歡迎的。

美國政府主辦的「美國和平」機構(U.S. Institute of Peace )近日發表文章〈中國改變對中美洲的注意力:從大壩轉移到數據〉(From Dams to Data: China’s Shifting Interests in Central America),表示由於中國經濟不景,投資方向也產生變化,更多轉移到「新基建」,即通訊科技及新能源方面。

誠然,傳統基建項目收益回報期長,而且政治風險很大,經常因為執政黨更迭而導致工程項目停滯甚至撤銷。但必須指出的是,通訊科技的投資,基本上是私營企業商業行為,雖然有政府鼓勵政策,惟畢竟是市場導向。這方面的投資多了,只能反映有利可圖的一面,是私營企業跟隨中國外交去開拓市場,並非取代政府對一些民生工程的承包與承擔。而且私營與公營投資,並非排他關係。

中國在委內瑞拉創建自然災害「緊急狀態應急處理中央系統」,有監察儀器與遠程通訊等高科技。(Shutterstock)
中國在委內瑞拉創建自然災害「緊急狀態應急處理中央系統」,有監察儀器與遠程通訊等高科技。(Shutterstock)

美方以強權阻撓 行不通

中國在委內瑞拉創建自然災害「緊急狀態應急處理中央系統」,包含高級軟件設計、監察儀器與遠程通訊等綜合高科技;美國卻攻擊這可作軍事用途。美國開始醒覺,中國可以憑藉技術力量彎道超車;故去年前者宣布提供2500萬美元的資金,提升哥斯達黎加的數碼基建設施。

高科技的確在改變一切,可以顛覆原有的結構與模式。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在中美洲開拓市場,需要國家在外交上鋪墊道路;市場份額大了,國家的影響力也增強。美國過去一直使用軍艦為商業殺出血路的模式,受到新的挑戰,卻依然使用強權去阻撓,這是行不通的。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