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是相對收縮,並未消亡。當工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佔比在1953年達到峰值,甚至佔世界44.7%,製造業人口佔總勞工人口亦在1979年達到峰值,但1953年製造業金額只是3793億美元。2007年1.4萬億美元,2022年2.6萬億美元,比什麼時候都高。
航空業、造船業的確衰敗了,還有軍工業呢!但到美國投資最可怕是什麼?是法規成本。所以合規經理最吃香,不愁沒工,AI也代替不了。聯邦法規成本高達3.1萬億美元,比製造業規模高19%,法規如毛,錯了也不知,隨便去建廠,不出事是好運,尤其沒有關係和好的律師。製造業的法規成本佔了13.5%,大概3500億美元,是製造業規模的13.5%,10年上漲了26%,每個員工平均成本29000美元,對小企業而言(不足50人),每名員工法規成本高達50000美元,如何負擔?
法規有合理,有不合理,總之增加量多如牛毛,聯邦法規1966年18000項,2022年118000項,增加了6.5倍。嗚呼!拜登不是沒有做事,而是增加法規成本,上班到2024年5月,就增加了1.6萬億美元,是奧巴馬的時代5倍多,經營容易嗎?外國人大概沒注意,以為有很多優惠,趕着去。台灣鴻海、台積電等吃虧在眼前,脫身又不易,遊說團體拼命要聯邦加強干預,但法規早已堆積如山,僵化且不協調。所以問題在政客,不在製造業本身啊!去美國,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