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惜別配樂

本港紙本期刊近年經營非常困難,主要是疫情期間音樂會停擺,廣告收入來源斷裂。復常後亦不見起色,壯士斷臂之余,7月起轉為網上社交媒體。

上周六晚中國女排紅館硬拚現世界排名第一的土耳其國家隊,筆者難得收到邀請到現場觀賞。只可惜有約在先,而且是一個幾十年只此一次的約。

將於下月結束實體紙本的香港《HiFi音響》,38年來由一眾主筆分別撰寫音響和音樂篇,成為一個獨立評論平台。隨著主編相繼退休,這個平台7月5日出版後曲終人散。這是繼3年前香港電台第四台結束《美樂集》,又一本老牌定期音樂月刊畫上休止符。

帶上私人珍藏唱片 參與樂評主筆聚會

本港紙本期刊近年經營非常困難,主要是廣告收益大減。一直以來各大音樂機構,包括專業樂團、藝術節等每期貢獻一定數量的廣告。可是疫情期間音樂會停擺,廣告收入來源斷裂。復常後亦不見起色,壯士斷臂之餘,7月起轉為網上社交媒體。

承蒙音樂版劉志剛主編多年知遇,筆者有幸2000年開始為該刊物撰寫唱片評論及專題文章。近年更開設「當大師用文字講音樂」專欄,聚焦克萊伯、卡拉揚、歷克特、譚士達等傳奇音樂大師,以每篇1000字為他們的藝術及錄音作注釋。專欄分享大師們鮮為人知的談話紀錄,過程中也活化了不少家中封塵藏書,善莫大焉。

樂評主筆們的聚會,各人都帶來私人珍藏唱片,在專業試音室,通過價值不菲的音響器材上播放,由大家點評一番。筆者當晚帶來1張近日購買的CD,記錄1968年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的現場演出,由上文提過的傳奇指揮克萊伯和鋼琴家艾森巴赫合演舒曼鋼琴協奏曲。另外帶來3張頭版黑膠唱片,分別是匈牙利小提琴家西蓋蒂拉奏勃拉姆斯奏鳴曲、老鷹樂隊1994年現場演出,以及色士風大師Kenny G首本名曲《Going Home》,直接翻譯就是「回家」,為惜別配樂。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