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的重大宣示:「和平是唯一選擇」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賴總統520就職演說中指出:「我們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不可退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擇,繁榮是長治久安的目標。」

賴總統的唯一選擇

2024年5月20日,台灣人民投票選出的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在此一國家命運,面臨多重考驗的關鍵時刻,他對人民的最重責任可以歸納為三:和平、幸福、永續發展。這是他政治生命展開的高峰,也是最嚴酷考驗的開始。

和平:在地緣政治危機四伏中,台海已面臨隨時可能產生戰爭的風險。主政者務必要全力獲得「兩岸和平」,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

幸福:在全球經濟動盪不安中,台灣所得分配惡化,每個人不要有失業與貧窮的恐懼。「幸福」是保障每一個人的「生活安康」。

永續發展:在全球軍備競賽、疫情、能源、氣候變遷、各種新科技等衝擊下,台灣社會早已面臨各種「缺」與「失」的危機, 政府與人民必須要同心協力保障後代子孫的「生存權利」。

國家領導如要同時實踐這三大項,就必須先要具有「無私的智慧」與「使命必達的執行力」。

就台灣當前處境來說,最安全的國家安全政策仍就是不改變現狀──不獨不統、不修憲法、不改國號。(Shutterstock)
就台灣當前處境來說,最安全的國家安全政策仍就是不改變現狀──不獨不統、不修憲法、不改國號。(Shutterstock)

新上任的賴總統,一定要快速地構建兩岸和平雙贏的前景。「雙贏」的構建,不僅是兩岸人民獲利,也向最愛賣武器的美國政府及軍火商警告:「花天價買武器的霸主時代已一去不返。」

國家領導人最需要避免的錯誤決策,是必先避免政府預算中,產生惡性排擠。在巨額軍火購買下(如一年6000億新台幣),排擠了教育、環保、社會福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支出。美國政府還要逼迫台灣的國防支出從GNP的2.5%調升到3.0%。

中共要攻打台灣最大的藉口是「台灣獨立建國」,多年來美中雙方都公開指出:美國不支持台獨。當台灣不走向台獨,那麼政府就名正言順的不需要每年花幾千億買武器。

「中華民國」的「老」招牌比「新」武器更有用。這是郝柏村將軍多年前對李登輝總統的重要分析,這個判斷歷久彌新。

簡單的歸結,在國家生存發展之中:

如果和平不能擁有,其他一切的擁有都會落空。

如果發生核戰,幾百萬人瞬間毀滅;如果是傳統的登陸戰及巷戰,那也會是家破人亡,死傷無數。

對付戰爭不能專靠硬實力,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更需要軟實力。

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金門副司令陣亡堅定了許將軍此後一生的信念:「和平」比「戰爭」更優先。(Wikimedia Commons)
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金門副司令陣亡堅定了許將軍此後一生的信念:「和平」比「戰爭」更優先。(Wikimedia Commons)

「把戰爭視同兒戲,危險至極」

歷任軍方要職的許歷農上將,在他自傳中追憶: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時,金門副司令吉星文將軍當場陣亡,時任金門東區指揮官的他,聽到這噩耗,宛如晴天霹靂,當時淚流滿面,久久不能自已。這個慘痛經驗,更堅定了許將軍此後一生的信念及轉念,「和平」比「戰爭」更優先、更重要。摘錄2022年他發表過的一段話:「台灣最近一代人,都未經過戰爭,從未見識過戰爭的凶險可怕,有不少人,常隨聲附和人云亦云的挑釁對岸,準備戰爭,把戰爭視同兒戲,危險至極!」

這位出生入死、被郝柏村院長譽為「零缺點」的上將,現在已是105歲,還能打破沉默,提出這樣懇切的提醒,真是「老兵永存」的精神感召。

台灣要靠「軟實力」安身立命

在充滿算計及只顧自身國家利益的世界舞台上,讓我與讀者分享幾項策略性觀察,盼望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在已經輪流執政,體嘗過權力的誘惑與掙扎後,能心平氣和地與對岸走向兩岸和解,追求台灣人民的「安身立命」。

就台灣當前處境來說,最安全的國家安全政策仍就是不改變現狀──不獨不統、不修憲法、不改國號。在不挑釁對岸下,台灣就可以安全地生存發展;對岸也可以持續它的發展目標。這樣的做法正是藍海策略的思維,讓雙方跳出硬實力的紅海競賽,開創軟實力的汪洋大海。

在現實的國際大環境中,台灣唯一可以突破被邊緣化的出路,就是全面提升「軟實力」,來改善台灣的吸引力,增加台灣的影響力。

新總統賴清德應當勇敢地把注意力,從硬實力層面轉向軟實力的發展。

當以「軟實力」為主軸時,台灣朝野突然共同發現,這一條是台灣真正的出路。從府院到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拋棄那些「不可能」「唬選民」「台灣獨立」的相關政治設計,一起決心推動那些「可能的」「有實效的」經濟、教育、民生、醫療、文化、氣候變遷、新科技發展等與世界潮流最符合的政策。決策錯誤不僅比貪汙更可怕,更禍及子孫。

一旦決定以「軟實力」構建台灣,它就能處理我在近月新書提出的──五大課題:

開放:沒有開放的政策,一切空轉。

文明:沒有文明的擴散,一切空洞。

進步:沒有進步的推展,一切空談。

學習:沒有學習的普及,一切空白。

和平:沒有和平的持久,一切落空。

賴清德在市長任內,連續獲得《遠見》雜誌每年台灣縣市長五顆星的榮譽。(Shutterstock)
賴清德在市長任內,連續獲得《遠見》雜誌每年台灣縣市長五顆星的榮譽。(Shutterstock)
「四大步」獲取和平

此時此刻,以獲得兩岸「和平」最為重要。讓我不斷地重複提出「四大步」來積極推動。

「和平」第一步:去「恐懼」,迎「交流」。

讓我們永遠不要因恐懼而談判,但是也永遠不要對談判感到恐懼。「談判」不是「出賣」,「交流」更不是「投降」。

「和平」第二步:兩岸共同推動:四個「開始」。

開始「不對抗」,才能營造氣氛。

開始「對話」,才能得善意。

開始「交流」,才能得互信。

開始「兩岸一家親」,才能得雙贏。

「和平」第三步:減少戰爭的恐懼,是幸福。

把軍費移做和平用途,是幸福。

把一流的腦袋不造武器,推展文明,是幸福。

一心一意構建和平與文明的社會,是幸福。

「和平」第四步:你我的責任和榮耀。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兩岸不戰,有你有我!

兩岸和平,有你有我!

兩岸交流,有你有我!

這是你我對這一代,對下一代的責任,這更是你我一生及一身的榮耀。

所有這些建議,看似困難重重,事實上全看賴總統的一念之間;這是英雄造時勢的歷史性一刻,盼新總統掌握時機,做出劃時代的貢獻。

賴清德從台南五顆星市長起飛

在當前民進黨與國民黨近十位政治領袖中,賴清德的聲譽及民調都名列前茅。這是他20多年來一路從政所累積的資產。尤其在市長任內連續獲得《遠見》雜誌每年台灣縣市長五顆星的榮譽。

賴清德於市長任內之勇於任事,重視操守:如取消議員分配款,如堅持選舉清白不進議會;在行政院長任內,堅持做對的事,推展雙語國家與科技島嶼,為企業解決「五缺」,以執行力來提升台灣競爭力。

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張,不僅受到重視,也引發爭議。這包括了「親中愛台」,主權獨立;不能簽署兩岸協議;用文化建立台灣主體意識,自己是一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同時他也指出「台灣內部一定要先團結、步調一致,再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若台灣的力量不分散,台灣一定可以愈來愈壯大,兩岸才可能趨於和平」。

自己從1959年秋到達美國讀書那一刻起,眼前真正看到了安定、自由、奮鬥、富裕的社會。從此,我最大嚮往就是「和平」,最強烈的厭惡就是「戰爭」。我要嚴肅地呼籲:「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變成世世代代的鐵律。

我更要獻給台灣所有政治人物的是:

歷史上的功臣是化干戈為玉帛;

歷史上的罪人是化和平為戰爭。

:文章最後一部分摘自賴清德著:《用行動帶來希望》(天下文化,2019),筆者所寫的「出版者的話」。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