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前亞太區主席羅奇, 在2月寫了Pains me to say HK is over一文後,引來大量爭議和迴響。下周他將重臨香港,並將在亞洲協會和FCC等地方演講,繼續討論對香港未來的最新看法。我也不完全認同他的觀點,更不贊同「HK is over」的悲觀結論,但他是真心關注香港,才會說出這些話來。有時忠言逆耳,他提出的幾個要點,包括香港政府的行政能力,中國面對的「3D」問題(Demographics, Debt and Deflation),和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惡化情况等,都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討論,盡力改善和尋找對策。
不少人撰文反駁羅奇,包括葉劉淑儀、PAG老闆單偉建,和北京的Gavekal 研究主管 Louis-Vincent Gave。葉劉先說羅奇多年沒有來香港,所以不再理解香港情况和事務。首先這一點肯定是錯誤的,其實去年羅奇來過香港3次之多,明顯他亦每天緊貼跟隨香港新聞,不斷在X和其他平台發表意見和文章。
葉劉認為羅奇只是一個跟紅頂白的商人,有錢賺就唱好香港,困難時就唱衰!葉劉亦指出,不可只用股市來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表現,所以即使恒指過去27 年來表現奇差,幾乎沒有升過,但也不代表香港經濟不好。她更正確地指出香港在2019年前,曾創下連續9年全球IPO集資冠軍的驕人成績。她更認為港股表現差的主因是美國息口高企,再加上美國多方面針對打壓中國,直接間接驅使資金拋售資產離開香港。
港股表現奇差 與中國經濟完全脫節
羅奇的回應是他已從商界退休超過10 年,現在他只是在耶魯大學教書和做研究的一名學者。我亦知道短期股市表現,與所謂實體經濟並無太密切關係,甚至可以背馳。但27 年絕非一段短時間,其間中國GDP增長了超過20倍,如此差不合理,和與經濟脫節的超長期表現,就當然反映中國資本市場的極深層次嚴重問題。看來大部分IPO集到的資金,似乎都不知去了哪裏。奇怪地,對提升企業盈利、企業效率和股東回報,一點幫助都沒有!
資本市場長期回報如此差,亦與中國過度倚賴投資拉動經濟有關,過去十多年,TFP和企業 ROE 不斷下跌,亦即經濟效率愈來愈差。此長期發展趨勢,實在令人擔心。港元與美元掛鈎,經濟和股市表現當然受美聯儲政策影響,美國打壓也當然有關,但不可能是全部解釋吧!美國本身也受美息高企影響,但為何今年美股仍能創新高,長期表現遠勝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外資減持港股是不爭事實,但有多少是美政策使然,有多少是因為中國過猛打壓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經濟效率下滑,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呢?即使恒指歷史高位32000多點時,都仍與中國GDP增長完全不匹配。
搶人才95%為內地人 稍不夠全球性
單偉建是羅奇好友,回應也較溫和。他的要點是絕大部分香港人,仍對香港有信心。他指出540萬香港人擁有BNO帶來的居英權,但只有約15 萬人選擇移居英國。2020 至2021 年間,香港淨流失近10 萬人口,但過去兩年,又錄到超過15 萬淨流入人口,包括部分回流人士,但大部分為高才和其他「搶」人才計劃所吸引到的。
他繼續讚揚香港一國兩制、自由經濟和普通法的優勢,《香港國安法》和23 條的嚴厲程度與西方國家包括英國分別不大,毋須太過擔心。至於香港經濟,他也指出因港元與美元掛鈎,因此長期發展與美國的關連系數比跟中國更高。股市則有高有低,港股必有翻身之日!
我當然樂見香港人口回升,但數據顯示高才專才等計劃所吸引到的人,近95%都是內地人士(部分經海外),稍嫌不夠全球性。此現象反映香港在大部分外國人心目中,形象、競爭力和吸引力都不幸有所下降,但相對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和對海外華人的吸引力,則似乎正在增加。
Gavekal 直指羅奇是盞「明燈」
上周在東京街上的外國人,尤其西方年輕人,明顯比香港多很多。從旅客數據也看到,日本3 月入境遊客人數超過300 萬,是歷史新高。香港入境人次也在反彈回升,今年希望達到4600萬,但仍將與2018 年的6500 萬高位有段距離。超過75% 為內地遊客,比疫前高出不少,即外國遊客仍不多。近日見到又一個,來自Oxford Economics的無聊全球1000個城市排名榜,以經濟(最高比重)、人才、生活素質、環境和社會管治等指標為計算標準,榜首頭5位為紐約、倫敦、San Jose、東京和巴黎。東京之後,排名最高的其他亞洲城市已經是41 位的首爾, 42 位的新加坡,香港排名76 。我們都知道這些排名榜充滿西方偏見,挑戰是如何扭轉此劣勢。
Gavekal 的研究報告最有意思,直指羅奇是盞「明燈」,自從他提出「香港玩完論」後,恒指曾強力反彈超過20%,重回技術牛市!他們甚至認為現今是大量買入中國股票的千載難逢機會! Gavekal解釋中國過去5年,為了應付氣候變化、中美關係惡化和科技加速改進等挑戰,發展模式亦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包括高鐵和其他大型基建項目、經濟加速數字化、EV(電動車)大行其道、空氣素質和環境有巨大改善,再加人民教育素質繼續上升,合起來形成世上從未見過的極強製造業,和甚至服務業競爭力。他們提出一個嶄新的「deflationary boom」(通縮繁榮)概念,意思是中國EV和其他價廉物美的產品,無懼美國為首的西方貿易壁壘,包括關稅、配額、制裁和禁令,仍必能成功征服世界! Gavekal 認為即使旅遊方面,中國酒店、餐飲和交通各方面的競爭力,都勝過西方大部分國家。
中國EV關鍵戰場在歐洲
某程度上,我贊成中國貨由低端衣物,到高端 EV和手機等,都充滿競爭力,一如Elon Musk所講,如果西方沒有貿易壁壘,中國EV定必摧毁其他全球汽車業。言下之意,或甚至包括Tesla(美: TSLA)!昨天剛去了深圳,再次深入體驗更多款式的中國EV,再次確定中國EV競爭力超強(餐廳性價比也很高),但跟那些銷售員聊天,他們也承認競爭實在「太捲」,銷情一般(但不可說產能過剩!)。試坐了小鵬X9 ,不止超豪華和智能化,駕駛和乘客感覺都很好,車長近5.3 米,但因後輪也會輕微轉向,因此駕駛感覺輕巧,轉彎半徑只是5.4米,比很多細車還要小。
我亦贊成美國的100% 關稅,猶如飲鴆止渴,即使能阻慢中國EV滲透入美國市場,但過分保護,反而更削弱GM 、Ford 甚至Tesla 的長遠競爭力,莫說關稅阻慢EV和再生能源發展,對氣候變化的不良效果。關鍵戰場是歐洲,EU即將完成中國反補貼研究報告,本預期6月初宣布關稅水平,但現有傳聞將延遲至6月中,或與歐洲議會選舉有關,但願並非美國竭力阻撓,企圖說服EU也加以無理的100%關稅。
Gavekal 報告最有趣一點是如要實現此中國「通縮繁榮」夢想,他們認為日圓必須止跌回升,因為日本仍是一個出口強國和大國,與中國在愈來愈多方面構成直接競爭。上周我在東京告訴一名日本電子零件分析師,中國的power electronics 發展一日千里,連香港都有企業正在計劃建立一間第四代半導體,主要供應EV業的 Silicon Carbide芯片工廠,這位分析師愈聽愈驚,臉色漸變蒼白,最後唯一建議是多造空某些日本電子零件公司!
日圓倘止跌 內地香港股市受益
Gavekal 認為只要日圓止跌回升,內地和香港股市反而將是最大受惠者,估值便宜,未來前景愈來愈好,可以領先全球,甚至帶動整個新興市場跑贏美國股市。我也希望此美好願景成真,也相信日圓有一定重要性,但是否最關鍵元素就不肯定。假如日圓真的如此重要,那麼我就對日本、中國和整個亞洲股市比較擔心。上周我已提過,日本央行官員在大摩投資峰會上,「打趣」說日圓或將跌至兌美元170水平!然後有些人告訴我有對冲基金在買180 put !如日圓真的跌至170 、180 ,不止對日股不好,甚或將引發一場貨幣戰,連亞洲金融風暴都有可能!
中國貨幣政策應更獨立 不受聯儲局影響
其實日本央行也很無奈,他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決定能否加息0.15厘,和何時加?但即使加了,與美元息口的差距仍很大,超過5%,近乎於事無補。况且日本瀕臨衰退邊緣,能否加息0.15厘都是個大問題。最重要還是要看美聯儲口風和行動。最近美10 年債息再次升穿4.6 厘, 9月減息的概率跌呈50%以下,市場預計全年只會減一次息而已,即繼續「higher for longer」,日圓能不弱嗎?
但中國與日本不同,既為早在10 年前, PPP計算GDP 已超越美國的泱泱大國,中國實應施行有更獨立的貨幣政策,不受美聯儲影響。無奈中國資本帳接近封閉,距離人民幣真正國際化,成為全球重要貨幣仍很遠,因此人民幣滙率,以至貨幣政策,仍受到美國所影響。長遠,我當然鼓勵中國安全地,有序地逐漸打開資本帳,讓人民幣逐漸升值,提升中國人購買力。只要中國貨的質素和品牌愈來愈好,就不用怕人民幣慢慢升值,EV和其他高科技產品,仍將有很大競爭力。
最後,既然羅奇仍然這麽關心香港,香港也正在「搶人才」(人才也不一定只有年輕人),所以我將對他推銷香港,勸他搬回香港,幫手打造更好未來,確保香港不會「玩完」!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