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扼殺了美國太陽能板產業?

美國政府的行為是認定競爭是有害的,一旦見到競爭對手出現,便不擇手段打壓,阻止他們生存,誰不知卻是在削弱自己太陽能板製造商的競爭力,甚至置社會道德於不顧。

美國初起步的太陽能板產業正走下坡,與不斷壯大的中國太陽能板產業形成強烈的對比,然而真正扼殺美國這個產業的兇手是誰? 答案相信令美國人非常尷尬,因為不是他們視為敵人的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美國政客針對中國以「產能過剩」為名大搞保護主義,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徵關稅、補貼本地產業等,最後竟適得其反。12年前美國政府對中國太陽能板徵收關稅,目的是保護美國國內的相關產業,然而措施卻未如預期打擊中國,反而重創了美國本地太陽能板產業,其全球市佔率從2010年的約9%銳減至今天的2%,真正是害人終害己。

加徵關稅 只能短暫打擊中國

太陽能的理論很簡單,當年為什麼不能普及,主要關乎兩方面,第一,轉熱為能的功率,第二是價格。中國的優勢是本地市場規模大,能夠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透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讓產品的平均成本降低,產品價格便更有競爭優勢。

美國實施關稅能否阻止中國太陽能板產業的發展?關稅實際上真的對中國製造商造成打擊,然而卻是短暫的。中國新能源企業在這競爭激烈的產業生態下一直默默耕耘,咬緊牙關投放資源提升技術、積極創新,在各個生產過程精益求精、提升成本效益,結果生產出性價比遠遠超越美國的產品,自然成為消費者的寵兒,銷量持續向上。中國相關產業持續發展成功得到市場的青睞,全球市佔率從2010年的59%上升到今天的78%。消費者永遠是王,眼睛也是雪亮的。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一樣,需要有效可靠、設計精良、製造迅速、交付高效的產品。

干擾市場經濟 加速產業衰亡

可笑的是美國專家其實早已預測了這個結果,美國政府卻對警告充耳不聞。廉價太陽能聯盟負責人Jigar Shah 2012 年曾對路透社表示,新關稅對美國太陽能產業會造成沉重打擊。除關稅外,奧巴馬推出的《美國復甦和再投資法案》還為美國太陽能板產業提供數十億美元資金,其中太陽能版公司Solyndra獲得5.3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2022年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再度重蹈覆轍,美國媒體指它釋放了太陽能製造業的160億美元承諾投資。美國政府三番四次推出大手筆的措施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卻加速產業的衰亡,原因是美國犯了嚴重干擾市場經濟的錯誤。

市場經濟就是擁抱競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競爭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它是好事,能夠促使企業積極投資研發、創新產品功能,並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為消費者帶來更價廉物美的產品。然而,美國政府的行為卻是認定競爭是有害的,一旦見到競爭對手出現,便不擇手段打壓,阻止他們生存,誰不知卻是在削弱自己太陽能板製造商的競爭力,甚至置社會道德於不顧。

全球暖化已響起警號,人類急須擺脫化石燃料的依賴,諷刺的是自詡支持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資本主義之都的美國,卻反其道而行推出一系列反國際自由貿易的舉措,將潔淨能源產品變成大部分消費者遙不可及的昂貴商品,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這種態度已經輸掉了競爭優勢,完全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反之,中國消費者因中國企業開放競爭、技術創新而受惠,中國新能源產能勢將成為世界經濟綠色轉型亟須的先進產能,為世界美好未來貢獻中國力量。

這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與結果是一個最實在的寫照,中美貿易戰最終的受害者就是美國自身的產業及消費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