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騰飛之後,日本也開始在國際層面追求與其經濟地位相對應的政治地位,而這涉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了。二戰之後,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的安全被美國所整合,或者說,日本的安全是美國安全的一部分。儘管這給予日本「搭便車」的位置,使之可以專心搞經濟建設,但在安全和外交上,日本並沒有實質性的主權。或者說,因為美國,日本充其量只是一個「半主權國家」。
1980年代,日本的一些政治人物開始追求國際政治地位。當時,石原慎太郎著《日本可以說不》,這裏是向美國說不,代表了日本的民意。但日本並沒有如願以償。因為日本在一些技術領域對美國構成了競爭壓力,美國開始打壓日本,結果是日本再次被美國征服。
日本的優勢是這個民族的不認輸。不認輸精神可以說貫穿日本近代以來的整部歷史。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日本的劣勢。在中國崛起之後,日本開始試圖利用中國因素來繼續追求其國際地位。本來,中國對日本的國際地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是美國把日本打壓下去的。很可惜,在中國崛起之後,日本已經沒有戰後那樣的具有格局的政治家了。跟隨美國,日本也開始叫嚷「中國威脅」論,並且想通過所謂的「中國威脅」來實現其國際地位的提升。這完全是一個大的戰略錯誤。這一戰略既改變了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也改變了日本與中國的關係。
對美國,日本不僅沒有了「不認輸」精神;相反,日本在各個方面仿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Vogel)在《日本第一》一書中,認為日本的成功在於日本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但在1980年代被美國打敗之後,日本乾脆就躺平了,不再追求自己的經濟模式。從小泉開始,日本引入盛行美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這一經濟政策很顯然並不符合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的經濟自那個時候以來,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在經濟表現平平的時候,日本政治人物把日本的重點置於日本的外交上。但實際上,因為美國因素,日本的外交空間實在是有限的。可以理解,日本的外交關係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緊緊追隨美國,美國說什麼,日本做什麼;不僅如此,在很多方面,日本要比美國走在前面,為美國的先鋒。這種外交方式尤其表現在日本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
台灣有事說只是日本給美國表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政治人物提出的所謂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所謂「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說法出自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安倍在2021年12月的一次演講中提出該說法,此時他已不再擔任日本首相。因此,他的觀點不能代表日本官方的立場。日本政府也從來沒有對該說法予以承認。更重要的是,安倍的這個提法無論在日本政界還是社會輿論界都是相當有爭議的。
日本在野黨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提法直到今天依然存疑。主要的疑點是:假設日本政府認定「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那麼台灣海峽確實發生戰事的情況下,日本具體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對於這一疑問,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2024年2月14日國會中的回答是:「我不會基於台灣出現緊急情況的假設來回答問題,但台海的和平穩定對整個國際社會的穩定很重要,我希望圍繞台灣的問題能夠通過對話和平解決。」
日本民眾對「台灣有事」這一說法的態度也同樣曖昧。儘管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已經降到了歷史新低,但沒有跡象顯示日本民眾願意被捲入與中國的軍事衝突中。《朝日新聞》於2023年5月進行的一則民意調查顯示,80%的日本受訪民眾對日本被捲入中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感到不安」。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除了《朝日新聞》外,並沒有什麼權威的媒體或研究機構有就日本民眾對台灣有事的看法進行過系統民調。這在民調非常發達的日本是比較罕見的,特別是對這麼一個重要的題目而言。
究其原因,日本政府實際上沒有能力來確定如何應對「台灣有事」的情況。在美國尚未對台灣當局作出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安全許諾的情況下,日本政界與社會很難就該問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看法。對於是否要主動配合美國參與到日本領土之外的軍事行動中,日本當局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也就是說,在台灣問題上,很難說日本具有自主權。台灣有事說充其量也是日本政治人物給美國表態,跟着美國起哄而已。
日本甘當美國馬前卒:「就這樣被你征服」
不僅僅在台灣問題上,這些年來,日本幾乎在所有美國對中國周邊所構建的「小多邊」中扮演異常積極的角色,甚至大有領導美國的氣派。迄今,美國至少在印太區域構建着7個「小多邊」:
- 美日菲三邊聯盟;
- 美日韓三邊聯盟(JAKUS);
- 美英澳三邊聯盟(AUKUS);
- 美日印澳四邊安全對話(QUAD);
- 五眼聯盟(美英澳加新);
- 美日越三邊聯盟(尚處於醞釀階段);
- 美越印三邊聯盟。
其中大多數已經成形,也有些還處於醞釀階段,例如美越印。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的小多邊出現。
表面上看,美國是當前印太眾多「小多邊」體系的主導國家,但實際上,日本在這一過程中承擔了大量的外交工作。日本在美國主導的「小多邊」中已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配合者」,而是一個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更加積極主動的「引領者」。在上述美國建設的7個印太「小多邊」聯盟中,日本參與了其中5個,包括:美日印澳、美日韓、美日菲、美日越和美日印。
再者,日本已經打破了其戰後延續了近70年的「專守防禦」的理念。日本在其2022年和20223年的《防衛白皮書》均提及「對敵方基地的攻擊能力」,並且在2023年年末於國會通過了把國防開支提升到其國民生產總值2%水平的議案。此外,在2024年3月,日本宣佈在2024年年底在日本建成駐日美軍統一指揮部,以更有效和迅速地應對台灣海峽的危機。在美國的支援下,日本將在未來承擔更多更具主張性的戰略博弈與安全任務,以幫助美國推進「小多邊」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日本已完全被美國所擊敗
的確,在一些人看來,「水漲船高」,日本躺平在美國人的懷抱裏,跟隨着美國人「站起來」了。當然,這是針對中國而言的。但是,從更重要的角度來看,這恰恰是日本完全被美國所擊敗的象徵。
第一,日本統治階層已經對事物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一切以美國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以美國的判斷為自己的判斷。而這不是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以往,日本的成功基於日本自身判斷能力之上。一個失去了自身判斷能力的國家難以有成就,這是普遍現象。
第二,日本放棄了自己的努力,而演變成一個依附性國家。今天的日本已經完全沒有了從前的不怕輸的精神。日本統治階層跟隨着日本年輕一代躺平了。
第三,「皇帝不急太監急」,日本過於為美國着想,扮演馬前卒的角色。其實,如前所述,這是日本最吃力不討好的做法。美國人可以感謝日本的所為,但美國人不會被日本所感動。美國會以自己的方式而非日本的方式來和中國打交道。美國追求的是美國的利益,而非日本的利益。
第四,日本統治階層已經無法改變國內衰落的大趨勢。日本已陷入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難題,人口萎縮,同時日本社會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具有創新能力。儘管最近因為外資的流入,日本的經濟表現不錯,但很可惜這不是內生的,屬於經濟「虛胖」,並且老百姓沒有任何體感。如果各種內部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日本大概率會成為一個不戰自敗的國家。玩外交不僅難以復興日本,反而因為和鄰居關係的惡化,促成日本內部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日本是「站起來」還是「倒下去」了?2-2
原刊於「大灣區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