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跟上 AI 的發展速度就是這樣的狀況,所以我在生成式 AI 剛開始大行其道的時候,就說了「先躺平一陣子也是個好策略」。因為當變化還在劇烈發生的時候,過早投入反而會浪費時間和成本。當你還在部署模型 1.0 的時候,更強的模型 2.0 幾個禮拜後突然就上線了!這時你不就馬上陷入尷尬了嗎?現在回頭來看,這句話真的應驗了,目前 AI 模型迭代的速度,還遠遠超過一般企業部署和導入的速度。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答案就是確認那些不需要改變、有價值的核心事物,並且將自己的焦點放在它們上面。
許多創業者面對 AI 或是科技的新發展,總是會想要立刻跳轉題目、追着風潮走。(Shutterstock)
當風潮形成,想跟上已經來不及
在本書當中,我不斷強調 AI 是一種加值技術,要無中生有創造出嶄新的商業模式非常困難。那麼,你就不應該每天盯着AI 技術的改變和新進展(這種事情交給我就好了),也不要老是想要從這些新進展裏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是應該確認自己「不變」的核心商業模式是什麼,反過來問 AI 的新進展能不能為我既有的商業模式加值。如果不能,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以不變應萬變就好。
每一間科技大廠都是如此,我們自然也不會是例外,Google、亞馬遜、Meta、Apple 等公司都是利用 AI 在加值既有的商業模式,沒有整天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或突然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它們不變的地方。
許多創業者面對 AI 或是科技的新發展,總是會想要立刻跳轉題目、追着風潮走。事實上,當風潮已經形成的時候,你想跟上早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那些引領風潮的人,也都是努力累積了許久才展現出這些實力,你現在看到的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
因為秉持着科技和人文的二元思維,讓我始終堅持科技和人性的討論要相輔相成,不能偏廢。一個科技專業很強,但是缺乏人文素養的人,可能會誤用科技傷害他人,甚至還會覺得無所謂;相較之下,一個具備企圖心、同理心和各種軟技能的人,則能將心力放在利用科技對人類產生正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在本書中談論生成式 AI 的同時,又不斷強調人文素養的原因。
「做的是 AI,談的是人性。」這是我的座右銘。
如果這本書能在如此快速變動的時代當中,提供你一點點的幫助和指引,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對了,這本書沒有任何一段話是用生成式 AI 寫的。至少到現在,我還是希望人類在創作時,盡可能保有純粹的匠人精神,在心中產生一字一句皆出自我手的滿足感。我相信,這是我們與 AI 最不同的地方之一。
希望你喜歡這本書。
原刊於《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本社獲天下文化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
作者:程世嘉 著;蕭玉品 採訪整理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作者簡介:
程世嘉,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台大資管系學士。曾任 Google 軟體工程師,參與 Android 多媒體框架、地圖及中文搜尋等專案,將機器學習融入創新科技產品。2015 年潘文淵獎得主,專長人工智慧,也是台灣第一位登上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的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