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MA工商管理研究社4月19日(周五)舉辦周年論壇,話題聚焦全球政經形勢下,香港面臨的經濟挑戰與機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博士分析國內國際局勢,指出中美關係、地緣政治和高利率環境,對香港廠商帶來挑戰。
盧金榮博士是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之子,去年底當選廠商會主席,今年1月1日正式上任。他發言的焦點,不離中美角力和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
當前國際形勢值得關注
盧金榮指出,目前國際形勢有三點值得港人關注:
一、中美關係走向。盧博士認為,中美關係不僅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關係到全球經濟的興衰。「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之後,中美關係可以說降到冰點。之後,拜登上台,沿用特朗普(對華)的一套。在此情況下,芯片(晶片)、人工智能和一些關鍵性科技領域,對華封鎖限制並沒有中止」。
他續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接待了一些美國商界代表時指出,要保持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的狀態,希望不會再惡化。
另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最近也訪問了中國,強調兩國不可以脫鈎。事實上,中美兩國經貿聯繫太緊密,不可能脫鈎。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緊接耶倫訪華。盧金榮認為,中美這數月來的緊密溝通,對商界而言是好事,「始終兩個國家不能沒有來往,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全球治理方面,兩國都需要合作」。商界希望兩國的分歧,可以求同存異。
不過,據盧金榮的觀察,中美關係看不到有緩和跡象,「一是存在政治角力及台灣問題等因素,這也是中美關係的癥結所在;二是中美在科技、貿易領域上的問題未解決,例如『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表現強勁,成為中國出口的新『名片』,因此耶倫指華『產能過剩』,損害美國相關產業」。盧金榮認為,這反映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令人擔心將來美國會不會提出「綠色產業戰」?
美國兩黨都打「中國牌」
美國將於11月5日舉行總統選舉,可以預期,無論民主黨或共和黨都會打「中國牌」。盧金榮預期,對華問題上,將有一系列挑釁或施壓。拜登便提出對中國鋼及鋁產品加徵25%關稅;美國貿易辦公室亦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展開所謂的301調查,引起中美間新一輪的緊張。
二、地緣政治的風險。盧金榮指出,俄烏戰爭已持續兩年多,以巴衝突引起的「外溢」效應,令紅海局勢進一步升溫,影響本港的航運業,特別是供應鏈、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國總統選舉,今年全球有7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都會舉行大選,因此下半年國際上可能出現較大的變局。
三、環球經濟走向。盧金榮表示,這幾年先進經濟體的通脹高企,令一些中央銀行的政策急速轉向,美國聯儲局啟動了進取的加息周期,導致金融市場非常動盪,對實體經濟構成很大的影響,削弱了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儘管聯儲局第三季停止了加息,目前通脹回落亦未見理想,盧金榮因此擔心不會很快減息,息口仍然維持較高水平。
內地經濟審慎樂觀
至於內地,去年全年經濟增長5.2%,算是不俗。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盧金榮坦言不易做到,「目前國家經濟向好,但基礎仍需鞏固。」他指出,內需不足,影響內循環。另外,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不是新能源汽車,是房地產」,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因此內地提出許多幫助民營企業的政策。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方針,中央及各地提出有利於穩樓市、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央行降準穩放萬億元流動性,種種跡象顯示中央政府正在有序刺激經濟,有望今年內地復甦步伐可加快。
盧金榮表示,在廠商會的角度,從需求、成本和疫情延宕等方面看,無疑存在一定風險。「沒有需求就沒有供應」,正當全球需求放緩,出口減少,製造業便首當其衝;過去一年,發達經濟體的復甦顯得較為乏力,導致海外市場需求下降,去年本港整體貨物出口顯著下跌了10.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3.2%,較以往預測平均3,8%低;美國大選的選情,亦可能令中美貿易戰加劇;地緣政治衝擊,大宗商品價格飇升,種種因素都對業界構成壓力,幸而,首兩個月本港出口貨值,按年上升了16.6%,預計今年全年可保持單位的增長。
本港廠商挑戰仍多
本港方面,他指出,過去數年,內需是撐起本港經濟的主要動力,儘管市民入息持續增加,但招聘困難,股市、樓市正處調整期,市民消費意欲下降,對各行各業帶來挑戰。同時,利率持續高企,流動性緊絀,令融資環境困難,中小企面對嚴峻的資金周轉壓力,抑壓了廠商投資擴張業務的意欲,種種挑戰,成為妨礙香港發展的因素,特區政府亦推出一些措施提振營商信心,但持續升溫的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風險,亦持續令廠商擔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