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跡象看,東亞正走上一條通往衝突乃至戰爭的危險道路。無論是域外大國還是區域內較小國家,大都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於是,各方都打着和平的大旗來對付中國。美國大張旗鼓地「重返亞洲」,說是為了通過「平衡中國」而維持區域和平。日本想通過「國家正常化」來抗衡中國力量,並淡化甚至合法化其發動亞洲戰爭的歷史。
因為日本是針對中國的,無論是西方還是區域內的一些政治人物,儼然把日本的「國家正常化」視為正常甚至正義之舉了。而區域內更多的小國家也可以隨意拉着域外大國來平衡中國,在一些領域甚至挑戰中國。
恐預防戰爭變開戰
很多研究發現,區域內軍事化的速度正在加速,一場軍事競賽變得不可避免。不過,軍事競爭最終必然是一場零和遊戲。既然很多國家視中國為敵人,中國也必然會做出回應,並且發展到現階段,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來回應。這樣,未來東亞可能會出現兩種局面:要不是冷戰,就像當年美蘇冷戰一樣;要不是局部甚至區域衝突。無論哪一個局面,對東亞社會來說都會是災難性的結局。
實際上,在過去將近40年的時間裏,直到現在,東亞地區既是世界上社會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區域。上世紀90年代初起,中東開始亂局,到現在出現愈來愈多失敗國家,恐怖主義力量迅速崛起,危害世界各國。歐洲經歷了柏林牆倒塌後的政治巨變,到東歐地區局部戰爭,再到今天的難民潮,而日益加劇的恐怖主義活動(無論是外生的還是內生的),使得往日世界民主典範的區域今非昔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不時發生這樣那樣的內部和外部衝突,而社會經濟發展更是停滯不前,充滿危機。
東亞地區是如何實現和平的呢?這個問題是西方主流社會一直迴避的問題。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學術界、政策界和政治界儘管表面上對東亞穩定表示了高度關切,但似乎並沒興趣回答東亞和平的問題。但對東亞社會來說,必須回答「東亞和平是如何取得的?」這個問題,因為通過回答這問題,可以意識到和平來之不易和今天東亞所處的危險局面。至少如下幾個因素深刻影響了東亞的和平。
本區域的主流話語
第一,全球化。1980年代開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波及世界各個角落。美國在其中大力推動。日本和東亞四小龍本來就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經濟,自然成為東亞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第二,自1980年代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不僅使得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內在部分,而且中國也通過改革自己的體制和世界體系接軌。第三,在過去的數十年裏,本區域內部各國政府都聚焦於經濟社會的發展。第四,在這段時間裏,經貿話語是本區域的主流話語,戰略話語居於次要位置。
區域多邊組織,加入了包括《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等多邊協議。這些都有利於區域的安全。在經貿方面,中國東盟(亞細安)自由貿易區從談判和締結,帶動了整個東北亞和東南亞的經貿關係,形成了東北亞三國和東盟之間的三個「10+1」體系及其「10 +3」體系;同時中國和美國的經貿關係得到了飛躍般的發展,形成了一些美國學者所說的「中美國」。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