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發射5000多發火箭炮,攻擊以色列多個城市,令百多人死亡、多人受傷。以國隨即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全面還擊。這次偷襲成功,令以色列受到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的最大挫敗。
2020年《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簽署後相對平靜的中東局勢,再起波瀾。以色列立刻全面封殺加沙,出動戰機狂炸,按其以眼還眼、絕不姑息恐怖主義行動的慣例,相信戰爭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將不可避免。本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發射5000多發火箭炮,攻擊以色列多個城市,令百多人死亡、多人受傷。以國隨即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全面還擊。這次偷襲成功,令以色列受到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的最大挫敗。2020年《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簽署後相對平靜的中東局勢,再起波瀾。以色列立刻全面封殺加沙,出動戰機狂炸,按其以眼還眼、絕不姑息恐怖主義行動的慣例,相信戰爭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將不可避免。
中東的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衝突,源遠流長。20世紀下半葉冷戰時代,以巴衝突是國際關係的三大熱議問題之一;其他兩個是南非的種族隔離及朝鮮核問題。時至今日,南非的種族隔離已告消失,白人退隱,黑人執政;然而其他兩個仍懸疑未決。朝鮮已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美兩國雖聲稱朝鮮半島無核化仍是其外交目標,但對於該國在他們眼皮底下成為核武國家,卻莫之奈何。
70年來以巴屢起戰火
巴勒斯坦問題卻複雜得多。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發源地。二戰前後,猶太人遭逼害,紛紛移居中東。自19世紀末,英國是中東地區的主導政治力量。然而居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已有千多年歷史,不過猶太人認為他們的居住歷史更早於阿拉伯人。在冷戰時代,更有地緣政治(美蘇冷戰)和阿拉伯國家內部宗教糾紛(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因素。
另一方面,阿拉伯聯盟也不能精誠一致支持巴勒斯坦人。1980年代伊拉克與伊朗打了8年仗,當時美國支持伊拉克抗伊朗。沙特亦跟伊朗不和;也門陷於內戰,沙特與伊朗各支持一方。沙特、約旦及阿聯酋等親美,敘利亞則親俄(蘇)。
1947年聯合國決議將巴勒斯坦分為兩部分,猶太人及巴勒斯坦人俱可獨立建國,但巴人拒絕,引起戰爭,巴人戰敗,於是以色列在1948年立國至今。70多年來雙方多次大戰,總是以國人輕易取勝,除了1973年那次以色列在早期階段稍有挫折。於1967年六日戰爭,以國更攫取了埃及西奈半島、敘利亞戈蘭高地、加沙地帶及約旦河西岸等地。
1979年以國與埃及達成和平協議,退出西奈半島,並容許巴人在加沙地帶及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自治。埃及成為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不過,埃及時任總統沙達(Anwar Sadat)卻被極端伊斯蘭分子暗殺。
奧斯陸協議談判 功敗垂成
第二個以巴談判的突破是於1993年起,在美國克林頓總統任內的《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所啟動的談判進程,歷時7年,已訂立巴人獨立建國的框架,「兩國論」正式為以巴雙方接納;然而2000年雙方在美國大衛營宣布談判失敗。克林頓事後說一切細節都已談妥,除了耶路撒冷誰屬的問題。功敗垂成,十分可惜。
新世紀以來,兩國論並無寸進,反而巴人在加沙及西岸的自治權日漸收縮。以色列建立了圍堵加沙的鐵絲網,用哨站審查巴人出入,並控制加沙的水、電力、通訊供應等;而在西岸,已建立100多個定居點(settlements),容納60萬猶太人,顯示以方無意撤出西岸。更重要的是,以國已在法律上將耶路撒冷定為首都,表示了在耶城誰屬的問題上不會讓步。
2001年美國世貿中心遭恐襲後,中東地區烽火處處:美國攻打伊拉克、擒殺薩達姆,其後「伊斯蘭國」興起以至覆滅,「阿拉伯之春」及敘利亞內戰等。同時,巴人在中東星散各處,起碼有加沙及西岸、中東地區內難民營、以國境內和東耶路撒冷內。他們對未來的期盼並不一樣。
自2010年代,以色列跟阿拉伯聯盟的合作日趨頻繁,局勢稍緩和,阿拉伯國家內現實主義勢力抬頭。終於在2020年達成亞伯拉罕協議,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摩洛哥等關係正常化。到2022年3月,以色列、美國、埃及、阿聯酋、巴林和摩洛哥外長,在以國一家酒店會談,其中涉及沙特與以色列建交問題。該年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中東時,沙特曾開放領空給以色列以示友好。哈馬斯選擇在此刻出擊,正是想緊急煞停中東的緩和趨勢。
除了外部因素,以國內部因素也重要。兩國論在以色列內部也有贊成及反對兩派。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簽署奧斯陸協議後,被極端猶太分子暗殺,令主和派失了一把重要聲音。
以國極右力量膨脹 世俗派勢弱
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執政時間最長的人,在他領導下,以國政壇不斷右傾,現在視兩國論如無物。其國內最原教旨主義的猶太人派系,勢力不斷膨脹。此派人不事生產,專注靈性生活。由於以色列國會實行比例代表制,不論政黨大小,都有可能取得席位,極右猶太人派系政黨已成國會裏的重要力量,而溫和的世俗(secular)自由派影響力日減。今年7月國會勉強通過的司法改革,受到保守主義者支持,令以國出現社會及政治大撕裂,幾陷入內戰邊緣,哈馬斯也趁以色列內部分裂之際出擊。今次以國受重創,情報系統失色,相信內塔尼亞胡會被問責。
今次哈馬斯偷襲以色列,西方民主國家一致譴責;而對於以色列向巴人還擊,阿拉伯國家強烈反對。雙方涇渭分明,這令我想起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已故政治學者Huntington的名著《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他在這本1996年出版的著作中表示:在全球7個文明體系中,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會與伊斯蘭及中華文明發生嚴重衝突。證諸現實世界,他在近30年前的論旨,似並未過時。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