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缺失,豈止於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根據近期城中媒體報道,部分舊樓在完成市建局大維修後,幾年內就被市建局重建。有關注團體批評是浪費資源。然而,有市建局非執董卻認為,有關情況實屬難免。
維修後重建 如倒錢落海
其中一個案例,土瓜灣靠背壟道一帶,其中有幢唐樓3年前在市建局資助下,每戶夾錢12萬元進行大翻新,可是一個月後就被納入重建計劃。附近土瓜灣道的一排唐樓,前年3月被納入重建計劃時,有15幢才剛剛完成維修,更有樓宇未完工。由於一個維修項目除了業主要付錢,發展局亦注資了60億元給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舊樓業主維修樓宇,維修完即重建,業主「蝕本」之同時,更浪費了公帑,儼如倒錢落海。
問題的核心在於,市建局本身面對角色衝突,負責批出維修資助之同時,也負責決定收購哪幢舊樓重建,未能相互協調。根據解釋,是基於市建局要保密項目,即是內部要建立防火牆,避免有人落釘。可惜,解釋即係掩飾,同一家投行銷售部與研究一樣存在防火牆,但只要被列入限制名單,不需要詳細披露細節,亦可以有效協調。當然一切亦取決於部門之間的互信協作,以及保密機制的完善,案例令人聯想到市建局內部是否對人員的專業水平有保留。
前線人員 盡忠職守
談到部門之間的互信與協作,港鐵(066)肯定是榜樣,9月7日晚傾盆大雨令大量雨水急速湧入黃大仙站,雨水在短時間內湧到月台及路軌範圍。前線人員能當機立斷,專業無畏,確保乘客安全,亦有賴人員之間信任與默契。為保障乘客安全,車站及車務控制中心港鐵員工有見情況緊急,隨即採取緊急措施,包括暫停觀塘線隧道路段即黃埔站至觀塘站的列車服務,並盡快安排乘客安全疏散,及後關閉相關路段沿線車站,以確保乘客安全。
世紀暴雨下,黃大仙港鐵站成為重災區之一,當晚大量洪水湧入,站內樓梯變成瀑布,大堂月台頓成汪洋,多項設施被暴雨淹蓋;站內設施包括扶手電梯、升降機、出入閘機和月台幕門都因水浸而損壞,公司各部門組成工作團隊在車站協助乘客,包括指示乘客人流方向、提醒乘客小心車站內的滲漏情況,及確保乘客在月台幕門恢復正常運作前安全地候車。感謝盡忠職守的港鐵前線人員,連日進行搶修,協助港鐵服務回復正常,使香港能夠迅速地從突發暴雨中恢復正常運作,並將暴雨對交通網絡的影響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