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整理自劉寧榮教授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2023年秋季校內工作坊院長致辭,原文較長,本社分兩日刊登,以饗讀者。
我曾提到,疫情結束的時候,我們面對的世界與疫情之前可能完全不一樣。疫情之前,也就是2019年之前,中國人在全世界可以說走到哪裏都受歡迎,因為你代表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當他們看到你這張臉的時候,就知道你的錢包是鼓鼓的,他們都想見到你。疫情結束的時候,中國人將會面對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一個對中國人抱有敵意的世界。這個預測也是不幸而言中。
後新冠時代 全球化受阻
我們正處在「後新冠時代」。「後新冠時代」可以追溯到2019年底,那是新冠在這個星球上出現的時刻。「後冷戰時代」,一個真正支撐我們過去30年發展的全球化時代,則始於1989年底的柏林牆倒塌。我在1990年踏上柏林這座城市,看到了柏林牆倒塌之後,東德人以及整個東歐對未來的嚮往。中國人也一樣,1991年底蘇聯解體,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春天來到深圳,面對全球巨變,他告訴大家: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發展是硬道理。從那時開始,我們走上了全球罕見的30年快速發展時期,那個時代叫「後冷戰時代」。今天回望剛剛過去的歷史,那個後冷戰的「全球化」時代其實在2019年底就劃上了休止符。
相信在座各位都比我年輕很多。對於我這個時代的人而言,我們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我就走不出自己的家鄉;沒有改革開放,我也走不出中國到海外留學。今天面對全球化受阻的時候,我內心五味雜陳,我們如何能夠重新回到那個時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共榮」和「共融」
假如後冷戰「全球化」的時代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覺得全球正走向一個「共榮」和「共融」的時代,一個是繁榮的「榮」,另一個是融合的「融」。那時我們雖然貧窮,但是我們知道每一天都會更好。所以在後冷戰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每一天都留下了向前走的足跡。後新冠時代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假如說後冷戰的「全球化」時代延續了30年,我也可以大膽地預測,後新冠的「半球化」時代也要經歷30年,而未來的5到15年又是最危險和最關鍵的時刻。
大家對後新冠時代的困境都有非常深切的感受,我們該往哪裏走?經濟會不會好轉?最新的消息是我們連就業相關的數據都暫時不公布了。未來的3年,我們要面對的困境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走出這個困境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為什麼今天會面對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情形?
首先,面對困境,透明度特別重要。我們都有隱私,但透明度很重要,它可以獲取別人信任,也能夠讓每一個人知道我們的方向在哪裏。最近有一位英國教授在ICB講學,他在過去二十多年裏幾乎年年到中國。他看到中國停止公布就業人數的時候,英國當地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報道這一新聞,大家都震驚了,為什麼之前一直在公布這組數字,忽然間不公布了?這只能說明中國的經濟已經糟糕透頂了,這只能打擊全球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這個時候信心比黃金更有價值,更加重要。你們有信心的時候,你們一定願意花錢,一定願意投資,所以透明度極其重要,遠遠超過什麼31條、62條或93條。
其次,我們該如何挽回信心?社會的基本運作需要持續性和穩定性,需要提高安全係數。我們知道現在醫療反腐開展得轟轟烈烈,據說全國共超過180位院長和醫生都被查了。我們都非常清楚醫療腐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解決這些問題是否靠運動式的方法?我們不需要潛規則,但需要更多的明規則,合理合法做事,犯法的事出現一起,處理一起。有了法律的保障,犯法的人不用等到運動來的時候才被繩之以法;守規矩的人,知道我投資這個廠的錢是我用血汗換來的,即便今後變成100億、200億,這也是我的資產,不是任何別人的資產。我不用擔心今天投資,賺回來的錢明天可能會消失,甚至不明不白地鋃鐺入獄。一個社會要有長遠的規劃和發展,最重要的是讓大家明白規則在哪裏,法律的保障在哪裏。
香港之所以成為香港,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法律制度。《香港國安法》已經實行了兩年多,西方又一次在唱衰香港,香港的司法獨立能否保持至關重要。舉個例子,2019年的暴力事件中,有一首所謂的香港國歌,叫做《願榮光歸香港》,政府試圖禁止它,但是法院裁定政府失敗。法官的這個裁決,政府可以繼續上訴,證明它違反了《國安法》。在全世界對香港的未來產生懷疑時,這個裁決的意義其實突顯了香港司法獨立。
透明度很重要,信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創建一套能夠保障國家長久發展的法律法規,基本的國策和政策不能隨意變動。不能今天需要你的時候,拍拍你、摸摸你,說什麼「中國離不開民營企業家」;明天不需要你的時候就打你兩巴掌,這樣不利於國家的長久發展。
第三,中國的發展再次面臨十字路口,內部的變革是痛苦的卻是必須的,創新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如果我們沒有從根本去改變的話,類似的迴圈在5年或10年之後還會再發生,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深水區改革」,雖然痛苦,但是我們必須往前走。
這個奇蹟只發生在中國
過去幾年,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幾個重要的變化如今正影響着大家,甚至是經濟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未來的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過去的20多年間,中國最大的財富來自於房地產,不少人一直在警告房地產盛宴遲早會結束。大家知道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起因是美國的房地產危機。中國也一樣,當然我們政府也知道,早已經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當這場房地產盛宴落幕後,未來我們必須思考新的發展路徑在哪裏。
中國的發展堪稱奇蹟。在2023年春季的校內工作坊我就說過,這個奇蹟只發生在中國,這歸功於我們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勞,不能被看低,哪怕這一成功是依靠複製,跟隨別人的腳步往前走。今天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問題,不管是好的或者壞的,都是沿着西方國家走過的路再走一遍。環境污染,倫敦、洛杉磯都走過。北京的霧霾,當然現在已經解決了,當年西方國家也是這樣。1990年我在三藩市下飛機時,震驚於目睹的場景。美國高速公路發達,車非常多,一人一輛車,那時我覺得美國人實在太浪費了,現在我們也一樣。通過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問題,包括我們的房地產危機,儘管與美國的情況不同,但對經濟、市場和民生的衝擊都是一樣的。
過去40年的發展,中國基本上依靠複製他人,沿着他人走過的路往前走。未來之路離不開「創新」二字。中國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經濟總量、發展水準等因素,決定中國已經不可能再繼續複製別人的老路了,必須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引起全球的矚目,靠的就是創新。寧德時代現在要與福特合作在底特律開工廠,政府也會問詢技術含量到底有多高,不要把技術轉移給美國人,所有國家都一樣,美國人防範我們,我們也需要防範美國。今天比亞迪要到巴西、印尼開工廠,我就想起了日本,因為全球都在說中國已經像日本一樣,西方媒體上的文章幾乎都在談同樣的問題:中國會步日本之後塵,陷入衰退。但是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日本的企業在海外運作是成功的,也獲得可觀的利潤和回報。
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是消費不足,原因不言而喻。內部的消費無法帶動經濟,出口與外貿受到衝擊,大家都知道打開海外市場極其重要。比亞迪如果到印尼、巴西投資辦廠,將帶動整個行業到海外發展。在後新冠的「半球化」時代,中國的市場很重要,今天我想和大家講外循環也很重要。如果我們離開了外循環,中國的發展將會受到限制,這是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公眾號,本社獲授權轉載。
從全球化到半球化 2-1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