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前召開會議,指出要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後,各地紛紛推出政策,冀滿足住屋「剛性」需求。然而,內房相繼爆出負面消息,繼碧桂園旗下11隻境內債券停牌,遠洋集團亦發出盈警,預期上半年虧損17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今年首7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下跌8.5%,跌幅較首6個月擴大0.6個百分點。當中,住宅投資按年下跌7.6%。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說:「內房產業基本上沒有復甦過,相反還在向下調整中。」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今年首7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下跌8.5%,跌幅較首6個月擴大0.6個百分點。當中,住宅投資按年下跌7.6%。
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跌6.5%,跌幅比上半年擴大0.8個百分點。相反,截至7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積按年增長17.9%,住宅待售面積增加19.5%。
紅利吃盡,市場汰弱留強
全國樓房待售面積增加,即是房子賣不去,施永青指「內房企業家們過去這麼多年太習慣甚至乎是倚賴用高槓桿、高流轉兩個大招來創富了,雖然這個模式成功多年,但不要忽略了它背後是有條件性的,必須要永遠持續高樓價、高需求。」
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進行住房市場化改革後,內房順理成章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施永青表示,內房企業一直傾向高額投資,不管地價多貴,也會面無懼色地高追,倚靠樓市貨如輪轉,不斷有錢收。加上商品房屬於高價值抵押品,要取得銀行貸款易過借火,但隨着國家提倡銀行應多借錢支持中小企,內房處境就尷尬了,借錢又借不到,銀行就算很想放水,樓房作為抵押品也沒有那麼值錢了。
一旦高額投資失利,現金流跟不上,加上樓又賣不出去,兼且人口紅利吃盡,市場供過於求,盈利基礎就會面臨土崩瓦解。
為什麼連號稱第一模範民營房企的碧桂園也出事?為什麼大到倒不下來的恆大也因流動資金不足以償還債務而違約,成為市場暴雷?一句話,過去的成功不等於永遠的成功,潛藏的結構性問題終將曝光。
倡效「孫九招」救市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總體處於調整階段,不同房企面對經營困難,特別是龍頭企業的債務風險曝露,影響市場預期,但相信問題是階段性。
付凌暉說,隨着市場調節機制發揮作用、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風險有望逐步化解。他指出,近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密集推出政策,滿足住屋剛性需求,二、三線城市亦調整優化政策,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對此,施永青指出,「『保交樓』只是幫助小住客有樓住,而且只是促成已訂合約完成,並不是救市,幫不到市場。」他說國家一直用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方法救市,但在他看來,要幫助市場,最好效法「孫九招」,即是亞洲金融風暴時,當時任特區房屋局長孫明揚的9個救市招式,其中施永青最喜歡講的是,停止賣地,減少供應,連居屋都不賣。
他建議國內可效法「孫九招」的精髓,將房屋市場剩餘的樓,由內房企業手中打折購入,再以優惠價賣給輪候保障房的小住戶,一方面讓發展商減少庫存,折現離場,另方面也增加其手上現金流,防止資金鏈斷裂。總之「救市就要幫助業界,要人投資,就要提高投資優惠,甚麼限售、限購、限貸等條件統統撤銷,讓市場不要束手縛腳,可以自由暢泳,自求生路,看着交投量增、收入不再跌,才是真正救市。」
優化限購政策陸續出台
付凌暉相信,隨着內地經濟恢復向好,居民收入增加和優化政策見效,住房消費及房地產投資意欲有望逐步改善。
事實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後,福州、廈門、成都、瀋陽等多個城市計劃在近日調整優化限購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限購取消後,當地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可進一步降至20%。報道指有關政策可望激活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度。
深圳市8月起則實施《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可以用市價一半價錢購買物業,與政府共同擁有產權。申請人要有深圳戶籍,港澳台居民可以做共同申請人。
有廣東住房政策研究員說,政策主要協助年輕人及新人口上車安居,而允許港澳台居民共同申請,是為配合大灣區整體發展,並沒有明言是為了激活「剛性」需求。
!doctype>